第八百一十九/二十章 盛极(2 / 2)

经此一役,焕王的谋逆,已成了大梁万民不齿的逆行,而即将入都的焕王家人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也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p>

三月二十五日早朝时分,从朝臣们视线中淡出了许久的襄王,出现在了乾安殿。</p>

看着他手中的明黄色锦盒,朝臣们彼此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了几分了然。</p>

平定了焕王的谋反逆举,摄政王登基,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吧?</p>

景熙帝此举,不可谓不英明啊。</p>

朝臣们心中如是想道,可及至襄王宣读完景熙帝的传位诏书,殿内一众人,俱沉浸在久久的震惊中难以自拔。</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之长子贺琼瑜,天资聪颖,克承宗祧,兹立为储君,由钦天监及礼部合议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今新帝年幼,朝中诸事,由摄政王辅佐新帝,全权处置。”</p>

襄王浑厚的声音在殿内回旋,安坐于金銮座上的贺启暄,心内感慨万千。</p>

景熙六年三月二十五,景熙帝传位于摄政王长子贺琼瑜。</p>

四月十二,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泰和史称泰和元年。</p>

新帝登基之日,恰好太皇太后和太后薨逝过后的百日国丧期已结束,都城内张灯结彩,大梁境内也大赦天下,民生不似别处富饶的几个州县,还被减免了三年的赋税。</p>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p>

乾安殿内,贺启暄和六岁的泰和帝贺琼瑜父子二人并排坐在上首处的金銮座上,殿内文武百官尽数参拜,说不出的隆重肃穆。</p>

“爹爹以后,您就要像昔日皇伯父那般忙碌,处理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朝事,咱们一家人便再也不能似从前一般出城踏青郊游了,对不对?”</p>

朝臣跪拜之机,泰和帝转头看着父亲小声问道。</p>

温和的笑着,贺启暄柔声答道:“爹爹如今是替你打理朝政,至多十年,十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来处理所以,瑜哥儿以后要更加努力才是,知道了吗?等到大梁再也不会有流民街边再也不会有乞丐,百姓们有暖衣穿有饱饭吃,到时候,瑜哥儿若还是想出城郊游,咱们自然可以去。无论如何,咱们一家人都会永远在一起。”</p>

六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么多,可泰和帝的心里却似是一瞬间就明白了。</p>

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泰和帝郑重的说道:“爹爹,我会做个像皇伯父和爹爹一样的人做大梁的明君,我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顶厉害的人,等我长大了,我会保护爹爹,保护娘,保护姐姐和弟弟妹妹们。”</p>

小小孩童昔日的笑谈,此刻却依旧深深的记在心里,见他说得这么郑重其事,贺启暄满面的欣慰自豪。</p>

那时的他,才三岁,有一次躲在偏殿里看皇伯父上朝,文武百官跪倒在地,端坐在上首处的皇伯父,一脸的肃穆严峻,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虽未亲至,可大梁境内,却像没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p>

那时的他,虽不懂,却朦朦胧胧的知晓,那个位置,只有全天下顶顶厉害的人才可以坐。</p>

后来有一次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个犯错的臣子被皇伯父训斥的面色通红,事后进了御书房,皇伯父却再未追最终,虽是大错,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p>

事后被皇伯父考校,大皇子说是父皇心怀仁厚,不忍过多苛责臣工,而他却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p>

那一瞬,他看到了皇伯父眼中的赞赏,和欣喜。</p>

那是娘教导过的,更小更小的他,每每胡闹着不吃饭不睡觉的时候,娘都不会厉声呵斥他,却柔声细语的告诉他那样是不对的,小小的他,记在了心里。</p>

及至后来,大皇子薨逝,他在皇伯父的眼中,看到了悲伤,看到了自责,而皇伯父看向自己的目光,却越发严苛。</p>

可他知道,皇伯父是和父亲母亲一般,最疼爱自己的人。</p>

想起了从前发生过的事,泰和帝的心里,有些微微的惶恐,他只知晓,这个位置,只有顶顶厉害的人才可以坐,可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变成那个顶顶厉害的人。</p>

犹疑着,泰和帝侧头去看,便见父亲的眼中,满是鼓励的赞赏。</p>

皇伯父说,自己的父亲是个极厉害的人,所以,自己也要很优秀,才能成为他的骄傲。</p>

挺起了胸膛,回忆着自己偷看皇伯父上朝时的情景,泰和帝回过头来,看着面前乌压压跪拜在地的百官,童音袅袅的沉着喊道:“众卿平身……”</p>

一心堂里,穿好了繁冗至极的王妃服饰,又按着品阶带好头饰,慕嫣然只觉得如背负了行囊一般,说不出的沉重。</p>

轻喘着气,慕嫣然戏谑的说道:“内务府的那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熬到这个品阶的人,没有七老也有八十了,这一身穿戴下来怕是得抬着去接旨了吧?”</p>

顿时,屋内的丫鬟都尽数掩嘴浅笑。</p>

回头打量了一眼,见慕嫣然浑身再无不妥帖之处,紫月笑道:“主子,这可是瑜少……”</p>

自知失言,紫月倏地住了嘴,改口说道:“这可是皇上的恩典,主子倒还满腹牢骚,可真是没道理。您满天下去打听打听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菩萨显灵就会有的。”</p>

当日抓周宴上让自己惊得目瞪口呆的顽皮小童,有谁会想到,他有成为九五之尊的那一日?</p>

此刻想起,慕嫣然的心里,又何尝不是满心满眼的自豪?</p>

径自出着神,外头响起了小平子兴奋的通传声:“主子,圣旨到了,快到前院接旨吧。”</p>

慕嫣然站起身,带着三个孩子起身朝外走去。</p>

到了前院早有小林子手捧圣旨候着了,慕嫣然正要下跪,小林子抢先一步拜道:“王妃,皇上有旨,请王妃接旨便是,免跪。”</p>

听了小林子的话,慕嫣然迟疑了一下,再未坚持。</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妃乃朕之亲母懿范性成,贞静持躬,温惠端良应正母仪于万国。明珠郡主贺语珠擢加封为明珠长公主,二姐贺语蕾擢加封为温雅公主,弟贺琼肇加封为昭王。擢钦天监则吉日,由礼部恭迎母妃入宫,打理后/宫诸事。钦此。</p>

小林子扬声宣道。</p>

“谢主隆恩。”</p>

慕嫣然应完,从小林子手里接过了圣旨,转而贡在了香案上,由管家吩咐人恭敬的抬着奉去了静心阁。</p>

待到前来宣旨的特使带着宫人回宫复命慕嫣然牵着肇哥儿,身后跟着珠儿和蕾儿一行人回到了一心堂。</p>

蕾儿和肇哥儿各自去更衣了,珠儿凑到慕嫣然耳边悄声说道:“娘我还以为会是爹爹当皇上呢。怎么会变成弟弟啊?弟弟还那么小……”</p>

屋内除了紫月再无旁人,慕嫣然将女儿拢在怀里,轻声说道:“若是将皇位传给你爹爹,将来,你爹爹又要发愁储君的人选。再加上,这几年在宫里,你皇伯父怕是也觉得瑜哥儿聪慧过人,所以,传位于他,他成年前,你父亲代为摄政,等到朝事尽数交到他手里,他在位几十年,这样一来,大梁就更加长治久安。你皇伯父,才是看的长远的人……”</p>

点头应着,珠儿深以为然的说道:“将来,爹爹和娘肯定不止瑜哥儿和肇哥儿两个儿子的,到时候儿子多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传位给谁,还真是个问题呢。皇伯父英明……”</p>

珠儿的话,顿时让慕嫣然想起贺启暄在自己耳边说要生够十个孩子的事,一时间,慕嫣然的脸颊边,又浮起了一抹嫣红。</p>

不自然的轻咳着,慕嫣然转移着话题道:“等娘更了衣再陪你说话,这服饰重的紧,娘可是出了一身汗了。”</p>

自打泰和帝登基,贺启暄和慕嫣然已经很久没在一起用午膳了。</p>

如今每日的情形,都是贺启暄父子二人在宫里用膳,慕嫣然带着三个孩子用膳,抑或是回慕府一大家子人团座几桌。</p>

钦天监算出的吉日是四月二十五,到了那日,摄政王府的一应物件便都要搬入宫中。</p>

一时间,珠儿、蕾儿和肇哥儿翘首以盼着能早点合家团聚,而慕嫣然,则要打点着王府中的一应大小事宜,每个人的手头,似乎都有一大堆事要忙。</p>

新帝登基,首先要处理的,便是文武百官的考核调任,以及同年的恩科。</p>

较正常的会试晚了一个月,泰和元年的会试时间,便定在了五月初五,一时间,各地的学堂书院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p>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p>

继贺启暄和慕嫣然以及三个孩子受封之后,接下来便是慕府众人,从慕昭扬到慕容睿,从慕老太太到叶氏,该有的功勋应有尽有。</p>

慕昭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帝师,另加封为一等诚国公。</p>

慕容言本就是正一品的勇成将军,此次被加封为一等勇成伯。</p>

慕容峻原本是从二品的翰林院掌读学士,此次加封为正一品殿阁大学士,二等伯。</p>

而本是正二品户部侍郎的慕容睿,此次被加封为从一品户部尚书,二等伯。</p>

泰和元年,慕府的荣耀,再度到达一个世人不可想象的巅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