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迷雾重重(2 / 2)

本以为曹魏狂烈的迅猛的攻击会延续下去,但是,第二天起,曹魏的战术就变了,他们只是进行骚扰,加固营寨,建造攻城武器。似乎其目标不是为了击杀我,而是为了困住我。似乎有援军的不是我,而是他自己。

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手中有着至少三万大军,面对我只有几千人的孤城,却不强攻,这是什么道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想受太大的损失,要智取此城。

果然,第二天夜里,负责瓮听的军士便来汇报,说是听到挖掘的声音,我们不由哈哈大笑,此城近临黄河,他挖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地道积水的。果然时间不久就没了消息。再之后魏军开始弄一个又一个的计策,假作李严人马来诈城,利用精锐小队进行偷袭,积土成高坡来进攻射击,在上风头点燃烟火来熏季汉将士好使他们攻城可以轻松些。还好,此时的廖立完全适应了这种战斗的情况,别说,他的大脑就是比我快,眼睛一眨,好几条计策就出来了。这样,我们坚持了七八天。

我的心忽然悬了起来。这天夜里,我怎么也睡不觉,由于整天考虑战局,脑袋有些痛。隐隐约约的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非常重要,我却抓不住他,是什么呢?

我索性站起来,在院子里乱转。天空睛明,北斗的星光闪动。快到五月中旬了吧,先生这几日应该快回到长安了。他远在益州,朔方之乱后,我立即把消息送给他,嘱他速速回归。但长安与成都千里之遥,关山阻碍,他若行得快,五月中旬可到长安,若行得慢,只怕要拖到五月底。不过,他倒不用来北疆,因为这几天,曹丕就要死了,曹丕一死,司马懿肯定退兵。先生的归来和曹丕的死倒是我最大的保障。

我行着走着,又想起司马懿这几日的样子,不似是攻城,反而象是在骚扰我们。我若是他,若攻则强攻,若不攻则休整军队,打造攻城器械,这样天天示威样闹上一小会儿,虽然花样繁多,但哪里有什么效果?平白来增加我们的士气,打消魏军的积极性么?

司马懿也是高手,怎么会做这等无用之事?

我忽然间一声大叫:“不好!”我豁然明白自己一直在担心着什么,司马懿为什么不强攻?眼下城外的天棚之下,营帐之中,当真是司马懿的全部人马么?他日日的骚扰,难道只是在向我展示他的智力高绝?司马懿每日以小股兵力以各种花样来骚扰我们,让我们焦头烂额每天思考该怎么来对付他的新花样,自然不会有其他的惊疑,比如,他营中之兵是否皆在——若是他引兵进伏击李严呢?

围城打援!

这四个宇一定子跳入脑海之中,刹那间,我竟出了一身冷汗。

若是司马懿围城打援怎么办?若是我让廖立送的那只信鸽中途被射落,而李严等人得知我被困的消息,拼命赶来,一时之间,季汉军马人心浮动,士气大减,司马懿令曹肇在后追击,李严被迫分兵两路,后军阻击,前军加快速度冲向箕陵,而司马懿早就在险要处设下伏兵,一时间箭发如雨,火光冲天,李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这种想象让我几乎站立不稳,我大声叫道:“快请廖大人过来议事!”

连喝了两杯浓茶,我心还是静不下来。若是当真出现这种情况,我还能不能守住箕陵?就算曹丕死了,司马懿会不会拼死一战,拿下我再回军。先生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现在也不过才到长安,他如何能救得了我?若是他途中遇上大雨,道路难行,他会不会误在半路上,根本还没有回到长安?

这样一想,几乎处处都是难题,没有了话路。

我不由苦笑,自己比司马懿看来还差得多啊,难道这天下,能与司马懿相比的只有先生一人不成,我们这许多人,居然都抵不得他?

廖立前来,听说此事,也自是吃了一惊,想了一想,却道:“陛下所虑极是,不过依臣看,却不会有那样可怕。”说着,说出一番道理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