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各方使者(1 / 2)

 圣王历753年9月25日,新皇萧子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广陵帝。

和历代皇帝不同的是,这一代起,皇帝的宝座失去了很多的权利,仅仅是圣龙帝国的象征而已。相反其弟萧剑秋在新皇登基之後,也被加封为辅政王,成了圣龙帝国中央政权的实际执行者。

对於这一点,由於在圣京协议中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即使是皇帝的岳父皇甫嵩和师傅燕南天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失去了有力支持的皇帝也只好暂时承认了现实。

作为惯例,在新皇登基之後,自然要召开盛大的宴会,招待文武百官和各国的使者。在宴会开始之前,各国使者和圣龙的文物百官就在大殿里互相谈论著,希望从各种谈话中了解对自己这一方有价值的消息。当然和有结交价值的人物攀上关系也是这样的场所必然会进行的活动之一。

虽然圣龙帝国已经犹如一艘触礁的航船,正在逐步的沈没,但是毕竟是千年古国,以泱泱大国自居,所以在新皇登基的时候,还是有无数的国家派出大使来祝贺。

东方岛国安宇、周边邻国暹罗、安息、百济,都派出了使者;为了对付北方强国呼兰的威胁,印月、大陆诸公国和大食也都有代表出席。

令风雨感兴趣的是西大陆也派出了使者。

那是一个老头,一看就知道是久经官场的老官僚了。呼兰的实力实在太大,北方兵团已经经由哥萨克草原直逼西大陆与东大陆的分界线──所摩尔山,所以这一次前来显然也是为了寻求盟友。虽然圣龙离西大陆距离遥远,但是由於圣龙刚刚|打赢了呼兰,声威正著,加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个权力游戏的规则,所以这一次圣龙皇帝即位,居然是历史上道贺国家最多的一次,一点也不逊於当年圣太宗被万国共尊为天可汗的那一次。

跟随那个老头後面的是一男两女三个人。

男的长得非常高大,但是举止优雅,腰上挂著一柄佩剑,全身盔甲,向人行礼是右手抱胸,鞠躬致意。

左边是一个身穿黑色神官服的女孩,胸前挂著一个十字架,显得十分文雅,可惜头部被斗蓬给遮住了。

右边的女孩身穿魔法师袍,但是却显得十分活泼,一点都不象风雨以前所听说过的魔法师的形象。

风雨一直对於西大陆著一块遥远的土壤很感兴趣,所以花了很大的工夫研究他们的历史。

在西大陆的国度里,政权主要分为教会和国王的势力。

早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时期,就是教会的力量积蓄时期。因为法兰克王国追求统一,需要借助教会的力量。矮子丕平帮助教会建立了教皇国,查理曼大帝借教会之因讨伐异端,向外进行大量战争,教会成为了当时战争的借口。而同时,教会的力量也开始发展,主要表现於经济方面:得到了大量来自於国王所赏赐的土地,使教会从信仰、思想机构转变为一个拥有财富的组织,为其以後的强大奠定了经济的基础。

首先,教会开始论证教皇国的合法性,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为人所揭穿。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了世俗的统治机构,也就是为人熟知的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物;下来是红衣主教,在很长时期内教皇一直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然後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曾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权职范围是教堂,且不能主持圣礼。最後,教会开始编撰完整的神学和王权的理论体系,出现了著名的“双剑(双刃)理论”,即王权和神权都是由上帝授予教会的,然後再有教会赐予国王,教会成为了王权的中介者;并由此得出结论,王权可由教会收回。

作为教会的崇信者,产生了神官。神官忠诚的侍奉大神,看守教堂,犹如东方的僧侣或者道士。他们学习的是神圣系魔法,尤其见长的是治疗术。而魔法师同样是与神缔结条约的施法者,不过和神官不同,他们所受到的教廷的条约束缚相对较少,所系的魔法也以攻击性为主。一般贵族从武的话,如果不选择骑士,那就选择魔法师。再加上魔法师威力很大,培养起来又很难,所以地位比较崇高。但是也有例外,又一批极端的魔法师为寻求更强大的力量,而选择了黑暗魔法系或者亡灵魔法系,则为人所唾弃和惧怕,只好孤独一身,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

另一方面,关於国王由来一说,其普遍原则是神授与民选的结合促成,两者缺一不可。他们认为国王是具有神性的,所以才能在世间行使他的权利,因而能够站无不胜,这种神性是整个王室家族共有的,所以此家族中成员都有成为国王的资格。但这一神性一定要经过人民民选才能证明其神性,总的看来当时的国王均如此产生,克洛威就是在公民大会中被选出,而其祖先就是半人半神的墨洛克。後来加洛林王朝取代克洛威王朝,为了证明其合法,所以和教皇结交,由教皇授予这一职位成为合法国王;同时教皇也从中得到好处,形成了以後的教皇国。

国王麾下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骑士。

骑士的培养已经必须从出生开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程:出生时便由父亲监督实行洗礼,从小由乳母养到7岁,不可和家人同住。7岁後,真正走上骑士的道路。离开住处到一个高於自己家庭地位的贵族家族,开始学习成为骑士的必备知识,如养猎鹰、各种宗教知识和礼仪。14岁起担任贵族的贴身随从,为礼仪性质,可从中学到很多经验知识,直到21岁长大成人。

21岁时,必须经过一种特殊的仪式,才能脱离领主家庭成为自主独立的骑士。仪式很隆重,这种授封礼被认为是过去成年礼的延续或变形:在第一天中要进行沐浴和祈祷两个仪式,为的是净化和灵魂。第二天正式授封:接受战马,并举行象征性的比赛,成为骑士的外在标志。

此外骑士的爱情观也有其独特之处,可说是独树一帜。当时的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骑士们追求爱情,但对象都是贵妇人,且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观念成为後期宣扬的主题,吟游诗人用诗歌在各地歌唱,对以後的西大陆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种爱情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最初教会和骑士阶层双方是对立的,因为骑士代表摧毁的一方,而基督教代表被摧毁的帝国;骑士十分尚武,以掠夺为特征,且掠夺目标常常直指教堂。双方在理论、实际上都冲突,基督教崇尚和平,骑士则以战争为乐。

导致两者的结合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源於教会的世俗化。因为得到了大量土地,使得教会成为西大陆最大的封建主,当时的一个小教会都可以拥有为数1000多个的庄园。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教会开始涉足世俗事物,从对国王的依附到对国王的支配,也使骑士保护的对象发生了转移,骑士作为基督徒,不能侵犯教会,教会从与骑士对立的机构变为被骑士保护的机构。第二点,则是骑士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进入教会是当时贵族後代获得社会地位的方法,所以骑士们从小就接受宗教教育,遵从上帝的教导来选择合适的行为,从小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另外,骑士在战争时战途凶险,遇到困难就往往祈求上帝的保佑;还有一部分骑士因为战争太过残酷而转向修道,另一部分大难不死的骑士则因为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而绝对的信仰基督教。

因此,很多教会的行为准则成为了骑士的准则,骑士成为了上帝的战士。当时骑士的准则主要为以下几点: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之後,虔诚成为首要准则,信仰基督教既是品质,也是资格,对骑士有了规定和约束。骑士的装备也代表著教义,剑是十字教的象征,盾代表著保护教会的职责,双刃剑则代表了正义的一面和杀敌。而且信仰上帝,骑士也必须有实际行动,为祈祷和忏悔罪行。必须成为保护教会的卫士,世俗国家是上帝在人间的房间,国王是房间的代表,骑士保护国王既为保护上帝,从而转化为保护教会的职责。

这时候,西大陆的这三个年轻人显然和大食的一个武士起了冲突。这个大食的武士大约三十多岁,留著胡须,头上待著沙巾,腰里挎著一把弯弯的腰刀。

大食和西大陆的矛盾由来已久。

大食文明影响广大,是三大宗教之一的发源地;其文化在中世纪占优越地位,而且经济也很发达,贸易和交易远在当时的西大陆落後市场之前,同时也十分重视世俗文化的研究。

伊斯兰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出身贫穷,依靠经商致富後,开始常常到一个山洞中去思考问题。四十岁时,听到真主对他说教的内容,称其为阿拉的使者。於是他开始向周围人传教,从家人到朋友以及一些贫困者,但社会反响并不大。後因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而受到当地大商人和贵族的压制,由麦加城迁至郊区,在那里开始继续传教,引起了另一城市人们的关注,双方签订协议,将传教中心转移到了麦地那,开始建立一个一宗教为主的实体国家,并著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崇拜场所清真寺,这所最初的清真寺就成为了以後所有清真寺的样板:有院子,宣讲台,并规定聚会进行仪式的日期为星期五,规定跪拜方向是克尔伯神庙,取代了当时的自然崇拜。

第二,提出“凡加入伊斯兰教皆为兄弟”的口号。

第三,建立麦地那宪章:一致对外。

第四,建立军队,号召进行圣战。将战争作为神圣的义务。起先是与麦加作战的口号,後成为进攻其它地方的口号,推广伊斯兰教到各地。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积蓄了八年的力量,建立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亲率军队进攻麦加。在其攻克麦加後,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麦加为胜地,以克尔伯神庙中的陨石为神物。他亲自主持了第一次朝圣活动,为以後的朝圣立下了规矩;并在山上发表了“辞朝演说”,於第二年病逝於麦地那。

伊斯兰教在创立中形成了系统的经典:古兰经。这部经典并非穆罕默德编写,而是由不同的弟子记载穆罕默德的传授内容汇编而成,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在麦加期间传授的内容,为麦加篇章;其二事故在麦地那期间传授的内容,是为麦地那篇章。

这部经书规定了一个伊斯兰教信徒最基本的教义:

首先是信仰:必须信阿拉;信天使,就是介於真主和先知之间的媒介体;信经典,不仅仅是古兰经,还包括旧、新约;新先知,服从历代先知传授的知识;信末日,相信末日审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