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要求和谈(2 / 2)

发迹 古龙岗 4447 字 2019-09-29

“何大人莫不是觉得那些人可怜?”萨载突然问道。

“如果只是些抛国弃家之人,自然不值得怜悯。可是,萨大人,你认为他们是吗?”何贵似笑非笑地反问道。

“这……侨居海外,百年不归,不是抛国弃家,又是什么?”萨载辩道。

“说地好。按萨大人所言,多年不回归祖籍的就是抛国弃家……可这只是那些侨民责任吗?那是因为前明的战乱,朱氏王朝不能庇护自家子民,才会有这种事发生,也正因为如此,朱氏才失去了天下。而那些侨民不过是想去海外躲避乱局罢了。可是,中华就是中华。走到哪里,他们地根也还在这中华大地之上。我大清泱泱天朝,继前明而成中华正朔,难道不应佑庇子民?何况,那些侨民在吕宋一带生活的并不安全,时时都要受到洋夷的欺凌杀戮。天朝兵马一到,解其于危殆之中,他们恐怕只会感激涕零。天下百姓得知之后。也会感念吾皇天恩浩荡无边!再者,这一次英夷袭扰我沿海诸省,肯定不会随船带着那些学者、使节之类,一定都将其留在了吕宋岛。而且吕宋位于南洋,地位极为重要,乃是欧洲洋夷来东土地重要中转之地,所以,直捣吕宋,必何使得英夷惊恐失措。到时。彼与我便主客易势。到时候,搓扁揉圆,还不是任由我手?”何贵连连说道。

“可何大人你方才也说过。这个方法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不到三成!”萨载身边,一个同样顶着二品顶戴的官员说道。

“没错,海上的事情本就难以预测,而且吕宋岛上,西班牙人还可以驱动当地土著,我军却人生地不熟。可万一成功了,我们不仅可以压迫英夷,解救侨民,还能得到一个年产黄金八千余斤,稻米无数的海岛……诸位。吕宋的矿产可是极为丰富,听说,不仅有金矿,可还有储量极为丰富的大铜矿!”何贵又接着说道。

“呵呵……你小子地喜欢打劫地毛病又犯了?”福康安突然笑了起来。他想起了何贵当初在缅甸的所作所为,那回缅甸可真的是被眼前这家伙刮的天高三尺。不过话说回来。何贵当初地那一刮,为整个大清朝廷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也是他对何贵最为欣赏的地方……打仗嘛,不抢不掠还打个屁?

“人欲去,以力胁止,谓之劫。可是。那些洋夷能够称之为人吗?或许他们在自己国家的时候能够称为人。可是,我绝对不认为在吕宋岛上的那些家伙有资格获得这个称呼。他们。倒是更加符合野兽这一名称。”何贵答道。

“攻城掠地之战非同小可,此事肯定要得到朝廷地同意。而且就算朝廷同意出兵,江浙一带根本就没有足够地船只运送将士。再者,洋夷本就漂在海上,肯定有自己的耳目,我们如何瞒过他们而直袭吕宋?”刚刚那名质疑何贵地官员又自问道。

“这话我当你没说过,以后也不要再问。不然,我必定向朝廷参劾你不学无术!”何贵突然不客气地斥责道。

“你……”那官员被何贵说的面皮一红,刚想出言反驳,却被旁边的萨载给拉住了。

“彭大人,别说了。这事儿错在你。”萨载做过海外贸易,自然知道这姓彭的所说的问题实在愚蠢。

“萨大人……”

“大帅,可有兴趣采用我这一计?”何贵没理会萨载跟那个姓彭的官员的对话,又转过头向福康安问道。

“按你所说,如果我率兵出海的话,上哪调那么多的船?毕竟,吕宋虽然不算远,但也不近。没有大型的海船,根本就不行。而且这么一来,谁又能替我镇守两江?”福康安问道。

“广东水师刚刚跟英夷打过一场,英人必定不会再随便去那里惹事。只要封锁了澳门,他们就不会知道广东水师地船只有没有缺少。至于两江镇守一事,萨大人对海事颇为知晓,想必能够胜任!”何贵答道。

“我?”萨载正劝说着刚刚那位彭姓官员,听到何贵的这句话,猛得抬起了头来。

“和琳精于海战,你说,我把他调来合不合适?”福康安没理会萨载,又继续问道。

“难!和中堂是不会让自己这位亲弟弟冒险的。毕竟此战成功的机会不大,就算是和沁斋自己有心,也是没用。何况自您一走,如今陕甘一带也确实需要人手。”何贵淡淡地说道。

“此战机会如果不大,朝廷恐怕也不会允许福大帅出海一战。”萨载接口说道。何贵刚刚说他可以代替福康安镇守两江,让他十分高兴。英国人袭扰沿海,江苏官员俱都受罚。他因罪而被乾隆由两江总督黜为江苏巡抚,原江苏巡抚也被降回了布政使……而他如果能够在大军出战之后代替福康安镇守两江,相信只要战事一结,就会重新坐回原位。刚刚福康安没有答话,想必就是默认了何贵的提议。所以,兴头一来,他立即便参加到了讨论之中。至于那位姓彭地,他才懒得再管。

“何大人,除此之外,你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那李恒又开口问道。或许是因为刚刚何贵所说的那些话让他觉察到了自己的错误,这回说话地语气客气了不少。

“没有。我大清向来不注重海防,仓促之下,根本就无法应对。主动出击还有一线胜机,被动防御就只能等敌人自己撤退!”何贵答道。

“这事儿我要考虑考虑。”福康安倒背着双手看了看桌子上地地图,又对何贵说道:“你既然也没有别的办法,去福州想必也做不了什么。暂时留在这里给我当参赞吧……我会向皇上解释地!”

“没问题!”何贵淡淡地答道。福康安也知道事态严重,没敢耽误太长时间,很快就将请战的奏折上禀了乾隆。然而,没等乾隆的批复回来,一封信却又让事件有了新的发展,因为这封信来自海上:英使马尔戛尼来信要求与清廷进行“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