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升官(2 / 2)

发迹 古龙岗 4804 字 2019-09-29

“这个和某自然清楚。不过。王中堂你可又知道,这数千家厂子。每年为朝廷提供多少税银?这些税银又可以让朝廷为百姓做多少事情?这些事情,又能为朝廷挣来多少百姓的忠心爱戴?”和珅针锋相对地问道。

“哼,说得轻巧。数千家厂子,顶多不过一二百万两税银,就算能做些事情,又岂能与毁坏的国本相提并论!”王杰不示弱地说道。

“一二百万两?哈哈,王大人,王中堂……”和珅讥嘲的望着王杰,嘴里使劲地咬着“中堂”两个字:“身为军机大臣,您还真是会算帐啊。

没错,几千家厂子明面儿上所缴地税金确实是只有这么多。可是,你可知道,布匹贩运的过程之中又要为朝廷缴多少税金?还有那些贩卖棉花、羊毛此类原料地,又要为朝廷缴多少税金?层层叠叠,你可知道朝廷这几年光是从这纺织一项上,多收了多少钱?”

“若如和中堂所说,这些钱都入到国库了?”王杰被说地面皮微红,可嘴巴上依旧不服输。

“当然是入到国库,难道王中堂您还有什么想法不成?”和珅怒道。

“够了。只不过几个纱厂、布厂的事情,怎么又说到国库了?你们两个可是军机大臣,群臣表率……”乾隆冷着脸瞪了和珅跟王杰一眼,接着又扫了一眼刘墉,“还有你。身为吏部尚书,此时又不是朝会,怎么也掺和进户部管辖的事情来了?那个钱沣又是怎么回事儿?堂堂的一省布政使,也跟个不懂事的一样。有事上折子,就算不交到军机处,也可以直接呈给朕嘛,怎么交到你的手上去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钱沣是觉得此事紧急,怕军机处事情太多,耽搁了。”乾隆明显是在拉偏架,刘墉当然也看得出来。可他却只有受着……谁叫人家是皇帝来着?皇帝,做什么事都不需要理由,就像宠幸和珅这大贪官一样。鬼才相信乾隆会不知道和珅做的那些事情。可人家就是喜欢混帐东西,就是护着,自己这当臣子的又能怎么着?

“胡说八道。”乾隆又说了刘一句,钱沣的奏折就摆在那儿,在场的几个人也都听了,这里面地内容就是耽误个年把儿的再说,又能出多大的事情?不过,乾隆说完之后却也没有接着往下追究。当头儿的,对手下不管是该打还是该护,都得有个度。

“臣知罪!”刘墉低头应道。他也很实在,知道乾隆只是想岔开和珅跟王杰,所以才在自己身上开了一小刀。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多年的官场经验,他又怎么会不知道钱沣的奏折很难起到效果?没错,他是老了!可他的耳朵、眼睛还在。这几年,各地地纱厂、布厂就像是一窝蜂似的上马,这些厂子之中,有地确实是那些有钱人自己开地,有的却是各地官员自己建地,甚至还有许多是京里的权贵们放出去的人马……这中间,不仅有和珅这样的权奸,甚至还有几位皇子阿哥。经营布匹的利益巨大,其中的纠葛自也非同小可,别说一个小小的钱沣,就是再加上他跟王杰等人也绝对难以撼动。何况,就像和珅所说的,纺织一业,层层叠叠,税钱少少,确实也稍稍把萎缩的国库撑鼓了一点点,光这一点,就已经很够份量了。

“刘大人,你既然已经知罪,那还留在这里干什么?该回去写份请罪折子了吧?”和珅嗤笑着对刘墉说道。

“这件事倒是不劳和中堂费心,刘墉省得。只是,刘某还有一件事需要请皇上定夺,所以,暂时还不能离开!”刘墉淡淡地说道。

“还有什么事情?”乾隆问道。

“皇上,臣前些天曾经听军机处阿桂、福隆安两位中堂提过,两广总督孙士毅自上任以来,虽不能说政绩卓著,但也是功劳不小。尤其是此次平定安南叛乱,扶植黎氏复辟,更是一件扬我国威的大功。还有广东水师提督和琳,自上任伊始,平海盗,败西夷,定安南……”刘墉说道。

“皇上当然知道孙士毅与和琳的大功,不日便会有褒奖圣旨降下,刘大人你又有什么急的?”听刘墉提起孙士毅跟自家老弟,和珅心生警惕,急忙插嘴问道。

“和中堂忘了刘某是吏部尚书了?虽说总督与提督这等职位还轮不到刘某置喙,可是,孙士毅、和琳都为国立有大功,刘某建议一下,又有何不可?”刘墉微笑着说道。

“胡说八道,这也能算理由?”和珅心中闪过一丝不安。刘墉这话说得太不着调。大清国自立国之日起,总督、提督这等封疆大吏就没有吏部什么事儿。所谓吏部,其实平时连个三品官的调动权都没有,就是四五品,也得奉着皇帝的令去选派。可这一次,刘墉却主动提及孙士毅跟和琳这两个“督”字级的高官,摆明了是别有用心。可话再说回来,人家是吏部尚书,想问一问某个官员的情况,别人就算想反驳也挑不出理由。因为,吏部调派官员的权力受限只是历朝来的惯例,并没有明文规定。

“你这个罗锅子就是事儿多。说吧,你到底又想建议什么?”和珅想的到的,乾隆当然也想的到,可也正因为如此,乾隆的兴趣也被吊了起来,他倒想看看,刘墉到底想当着和珅的面搞什么鬼。

“回皇上,臣其实也没什么建议,只是认为以孙士毅之能,当可凭借此次之功入朝为官,迁大学士;和琳擅于带兵,又受福康安等人认可,想来本领确实不差,当个九门提督,应该是正当其材!”刘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