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盛世
华夏十八年一月刘协决心采用中央太学府三派学者共同制定的新历法定回归年为365.242日分十二月与四季每季九十一日季初月为三十一日后两月各三十日每年末余一日称三尊祭日又为元始日。延古法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之说仍定一周为七日周而复始新历每季度第一日为日曜日日耀日、月曜日为法定节日全国各镇各地举行商市大城则行盛市。
由于京都理工学府(原襄阳理工学府)一直每日十二辰每辰两时共计二十四时每时四刻每刻十五度。
大汉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者都已经默认回归年周期为365.2424天虽然一些更尖端的学者认为365.242天仍然不是最准确的数字更准确的数字应该再365.2426到365.2422之间但中央太学府的几大数学家和天文学者计算的数据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准在向下演算之后中央帝国学府(原襄阳学府原计划改为天京学府后因襄阳学府对大汉贡献最多改为中央帝国学府)、天京学府(原长江学府主要学术力量)、京都理工学府、南京学府这四大学府各自给出的答案都不同所以出于稳妥的考虑刘协最终还是采用了365.242日。新历法定为国历制定角度更多从工商两业出。为了照顾农业保留传统二十四节气: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地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独立定农历仍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幼三个月以立春那天为孟春月的日。以节气定月把闰月完全去掉。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也不过一年中出现一次。至于月亮地圆缺为着其它需要。只在历书上注明朔、望作为一般内容。
在每年周期上国农两历相合但两历照顾面各不相同工商求稳便于统计农求节气且三尊祭日在农历中也无法体现故并不整合为一历两历同行……中央太学府每四年一汇编制定标准历书放各地商社由商社统一印商社每印一份交付中央太学府六文钱。
新历法在制定之后交由治略府讨论时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自春秋战国以来大汉就展了一种月令思想认为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月份里才能进行某种生产、政治或宗教活动。如果违背了这个秩序就会受到上苍惩罚。这种思想反映了农业社会受自然条件支配的实质。
西汉高祖以后月令逐渐定型下来受到大汉历代帝王和王公大士地重视。其实严格说来农业生产活动的日期主要根据气候变化来进行安排而气候变化的基本因素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它表现为节气。大汉自古一贯是阴阳历并用的因此在历法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阴阳历之间的调合问题。月绕地的运转周期为29.53o588天而大汉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者都已经默认回归年周期为365.242天。这两个数互除不尽。这样以十二个月来配合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合历主始终存在矛盾。虽然很早就采用了闰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但是历日与节气脱节地现象还是时有生。
故此在大汉帝国的国历和农历的设置上刘洪、吴范、王藩等大汉最顶端的天文学者都认为在不考虑祖法和祭祀的情况下那就没有必要采用月历。月历只是农业落后和天文落后的象征。与二十四节气并无关联。
刘协也有心破除月历使两历为工农商三业服务。而不是为了祭祀服务。
面对治略府和各地名士的批评和上谏刘协据理相争一一辩驳有士欲死谏者一律送棺材邴原刚从辽州调回天京立刻参加到这场大谏之中他去找管宁、陈群一起上谏管宁早就得到刘协密诏知道皇帝是铁心要行此事不愿碰壁索性闭门不见。
陈群、荀等人深悉刘协向来是要么不做但凡出声只要他们两人不说话便是谏者千万也难挡其改革之心且新历虽不合祖法与国与民也是大有利处故各自掩门谢客。
胡昭、张昭虽有心劝阻但心中帝国中大臣武将中能劝动刘协的也只有陈群、荀、贾诩、郭嘉四人贾诩和郭嘉虽是幕僚参事但向来都是中庸之辈素来远离这种强谏死谏之事如今陈群、荀也闭门不见两人知道其它人便是说破喉咙也肯定无济于事索性以督政之名一同离开天京城结伴前往兴州视察。
到了三月众人见谏也用收到棺材的几位大士有地悬梁自尽有的偷偷离开天京城再也不见踪迹。
刘协也不去寻他们对自尽者追封虚侯厚葬安置对其子女各自安顿周到正式下诏五月初七正式采用新历由于帝国立华夏年后十八年内旧历与新历之间存在一日偏差故定五月七日为五月八日从五月六日到五月八日之间省去五月九日。
在国农双历推出前治略府也提前完成帝国新度量衡的统一对南骊、鲜卑、兴州、辽州、西域、泰州、安州、蜀州都进行了统一内6各州也执行新的度量衡新度量衡的设立是以数学展为基础的期间也经历了几次讨论。但引地风波并不大正式废除了十六进制全国统一采用十进制由于考虑民间测量的方便仍然保持了步和里的测算。改动最大地就是斤改为十两一斤原斤的重量不变两级单位重量上提。
全国统一亩制以汉亩(约合现在o.3亩)为帝国正式田地统计单位。废除大亩制同时确定农民每户农用地面积不得小于三十汉亩平均不得小于三十六汉亩做为各地主要县令主要考核指标。
随着帝国统计工作日益成熟中央治略府也建立了自己地治略统计司全年财政和行业统计度比往年加快在三月底治略府就向中央皇庭提交了华夏十七年的全年总赋税和治略呈报……
经过多年的北方治理开和泰、安、兴、辽四地的开全国可耕地面积扩大到了二十八亿三千八百万汉亩根据这个数字。大汉帝国经过三十年地治理全国农用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八亿五千一百万亩左右这个面积和实际大汉可耕地面结还有很大差距刘协觉得自己没有记错地话清朝鼎盛时期的农耕用地约为十一亿亩但考虑清朝并没有安、泰两州大汉按理还应该有六亿亩以上地耕地可以开毕竟一个泰州的实际耕地面积就相当于荆扬两州之和还多啊。
大汉目前拥有农户两千九百万从军者两百四十万。其中驻兵务农者一百余万商军另有四十万余禁军、汉军约合百万人从畜牧者两百一十余万人余者三百四十余万多从商、学、政、技、医、律或为国子、预备。
帝国平均每农拥有农耕地过二十八亩达到了九十三汉亩这个数字是很高的。恐怕中国历史上历代都很难达到这个数字造成这个局面主要是大汉帝国大量农场的存在各地农场主大量采用马耕和奴工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帝国内凡是较为富裕的农户家中多有一两名青壮奴工协助生产此外商社一百八十万雇工中也大多在农忙时节抽调进入参与农耕。国内很多耕地面积达到千汉亩的农场。经常只有一户大农户。有耕马十余匹奴工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