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俄罗斯不能以常理揣度(2 / 2)

10月22日发动,莱因哈特又对基洛展尚令人满意,但到第二天日终前。德军各师终于发现这是他们最艰苦的一次战斗。基洛夫工厂区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堡垒,象凡尔登要塞群一样致命。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的处境要更加危险,因为苏军部队隐蔽得非常出色。而朱可夫也为工厂区调来了新的部队、由古尔季耶夫由西伯利亚人组成的第308兵师抵达街垒工厂及其铁路专用线后,军官们看到的,是“乌黑巨大的修理车间,锈渍斑斑,湿露露闪着微光的铁轨,散落四处,乱成一团的货车车箱,堆集在象城市广场那么大院子里的大量钢架,一堆堆的煤和暗红色的矿渣,以及德军炮击在许多地方留下的巨大烟柱。”

古尔季耶夫计划以两个团防守工厂,一个团保护侧翼,包括那条从烈火熊熊的的工人住宅区直通伏尔加河的深沟。这条沟不久即被苏军称为“死亡冲沟”。西伯利亚人一分钟也没耽搁,“在可怕的寂静中,他们用鹤嘴锄在遍布碎石的地上挖掩体,在工厂车间的墙上掏射击孔,为散兵坑、掩体和交通壕做好伪装。”一个指挥所设在巨大厂棚下面某个长长的,混凝土墙壁的隔间里。古尔季耶夫对士兵训练的苛刻是出了名的,部队在伏尔加河东岸充当预备队的时候,他就让手下人挖好战壕躲在里面,然后用坦克从战壕上方碾压过去。这种“熨衣服”的训练方式当是让下属学会深挖洞的最好办法。

这些西伯利亚人非常幸运,因为在斯图卡来临之际他们的战壕已经准备好了。“急刹车”或者“音乐家”——苏军对这种喜欢尖叫的俯冲轰炸机的叫法——造成的伤亡比以前少了许多。西伯利亚人的战壕很窄,降低了被弹片击中的可能性,但是,炸弹爆炸时的冲击波持续不断,大地仿佛地震一样不停地颤动,这让士兵们的胃很不舒服。巨大的爆炸声还令许多人暂时失聪。有时,强烈的冲击波竟能打破玻璃,让收音机走调。

这种进攻前的猛烈空袭也有一个外号:“乔迁喜宴”。其目的是削弱守军力量,破坏守军士气。当天的空中打击持续了几乎整个白天。第二天上午,街垒工厂区域又迎来了数个he-111型轰炸机中队的:炸,还有重炮和迫击炮的炮击。突然,德军炮火停息了。谁都知道这种不祥的平静意味着什么,所以“预备”的警告尚未喊出口,西伯利亚人就已做好了战斗准备。片刻功夫,他们就听到了坦克的金属履带碾过瓦发出的尖锐噪声。

在随后的几天中,德军步兵发现古尔季耶夫的西伯利亚师没有坐等他们进攻。“俄国人每天早晚都进行反击,”第100兵师的一名军士长报告说。朱可夫持续不断的反冲击战术损失巨大,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但德军将领也给整得心惊肉跳,而且他们还不得不承认这种战术的确令己方部队疲惫不堪。

正南面莱因哈特的部队受阻。而西北面,芬兰人的攻击也并不顺利。虽然,苏军已经极大的削弱了那里的防御,他们甚至把用来防御卡累利阿的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填充到列宁格勒市内的防御阵地里面,而由于德军已经打到了列宁格勒的城郊。按照双方的约定,芬兰军队应该主动的出击。可是作为芬兰元帅的曼纳海姆却仍然在那里磨洋工。虽然他们的确在那里派出了部队,但是,攻击的速度极其缓慢。芬兰军队在前年冬季以两个营消灭苏军一个师的劲头在这里没有得到一点体现。但是,季明偏偏对他们没有一点办法。因为他们毕竟是友军而不是自己所统属的部队。

“俄罗斯不能以常理揣度。”诗人丘特切夫如是说。而现在季明也深深的感觉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