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静中之动(2 / 2)

三国求生记 水瓶座·杰 4676 字 2019-08-13

现在派去打听消息的人未回,陆仁也只能在这里等……

怀中蔡>#

你有想过……为婉妹报仇吗?”

“报仇?”

陆仁面色一黯,摇头道:“我不知道……婉儿之死,我的骨血也随之而没,这样看来曹操是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若说我没想过为婉儿报仇那是骗人。可是……曹操与我是私仇。但他为国家除暴安良却是谁也抹不掉的事实。也许他是有狼子野心。但至少他能让那么多的人安居乐业,这一点天下诸候没几个比得上。我如果为了私仇去与他作对,又始终觉得不太合适……最重要的,我拿什么去和他斗?”

蔡>#

陆仁道:“没有,不然我哪里会在此隐居?其实以我的身世,除了曹操之外没有哪方诸候容得下我,又何必去自找麻烦。罢了。等晚一些柴桑那边有了消息,我们还是去海处寻一片静土。婉儿那里……等将来有机会我再回许都去拜祭,如若可行取移葬到我们容身地地方吧。”

蔡>#他出力,于公你又不与他为敌,也算是权宜之举。只希望我们将来真地能找到一片静土,就这样平平静静地生活下去。也算是了了婉妹临终时对你的嘱托。”

陆仁微微点头。心道:“曹操,你位高权重势力庞大,我是没什么机会动你;不过如果我投身哪个诸候与你为敌的话。也许会让你统一的进程大大受阻……说到底我并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离开中原自我消失或许是我最好的选择。我已经为你留下了那么多不该在这时出现的东西,你自己好自为之,能不能早日统一天下进而扫平五胡就看你自己的了。我不可能再帮你,反过来你也容不下我,我们两不相干。只希望你能少杀点人,多保留一点元气……”

“老爷,夫人,开饭了!”

“哦!”

——————

平静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陆仁躲在这个小村里白天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晚上一般也都早早的休息,仿佛世间的事已经与他无关了一般。而小村里的人也都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外地躲避战乱至此的寒门士子,全都没有在意什么,必竟那年头的荆州他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也没什么好奇怪地。

不过陆仁还是很小心地,时不时的就把黄信派出去打听一下附近消息。他在曹营六年积下来的名望可不是开玩笑地,后来又有过高顺借商人之口传他之名的事,使他在荆襄一带都非常有名,就连这个小渔村都知道许昌有一个“三年境内丰”的陆仆射。

也许刘表是不会看重他,但陆仁知道不久刘备就会到襄阳投奔刘表安身。算起来他与刘备有仇,虽说之后与关羽的关系稍有改善,与赵云又有了那么点关系,但刘备容不容得下他谁又能说得清?万事小心为妙好一点。

还好,黄信带回来的消息总算让他稍稍心安。刘备现在还没有到襄阳,据传闻还在汝南与曹仁作战,可能没几个月的时间不会想起到襄阳来。这段时间的话,计柴桑那边的人也该赶回来了。

此外黄信还带回来几个令陆仁哭笑不得的消息。

一是陆仁出逃前贞毁去了陆氏镇上的酒业与纺织业,竟然使烈火、寒冰、琥珀液这三种酒完全断货!现在在襄阳城中,一坛五斤重的烈火价值五十金,比以前翻了整整五倍,就这样还有价无市!纺织业因为刚刚起步,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最初试织时留下的一部分布匹在许昌价格高得吓人,就连一向节俭曹操的曹操也厚下脸皮向荀彧、郭嘉要了几匹回去收藏。至于郭嘉更是在临出征前大呼过“义浩一去,吾再无美酒可饮矣”这种话出来。

“这个老郭……”

其二,许昌传出消息,说是陆仁以疾辞官,在陆氏镇休养时小镇突发大火,以致小镇几乎尽毁,陆仁亦在火中丧生。对此陆仁到不说什么,他这一走曹操总要想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来唐塞。如果向世人说他已死,说不定他还能更安定一些。

剩下那些乱七八糟的陆仁就懒得再去理会了。这小村离襄阳主官道很远,刘备如果是逃难的话也没理由会从这里经过,想碰上他多半没什么机会。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亦或是说,老天爷根本就没打算放过陆仁。

——————

这一日天降小雨,陆仁这个露天的小学堂没有开课,凌风、凌云、黄信这三卫也没有出去狩猎。陆仁吩咐蔡>:着,留下二凌保护后自己披上蓑衣,带着黄信去江边小钓。

来到江边陆仁一个人静静的坐下,鱼钩扔出去老远,钓杆则随意的架在一边。陆仁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小雨中垂钓,或者说他根本不是为钓鱼,而是喜欢小雨中的那份感觉。灰蒙蒙的天,淋漓的小雨,摆放在江边的小船,还有各自在家中休息的人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本身就是一幅美丽而充满诗意的画。也每每在这个时候,望着江面上小雨点击打出的一个又一个涟漪,陆仁的心才能渐渐的完全平静下来,暂时忘去自己身上所发生过的事。

“江边垂钓那位先生,此处可是荆州地界!?”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这一份难得的宁静,陆仁眉头微皱,并未起身,只是随意的应道:“出了此村向西南两百里便是襄阳城。”

一叶小舟靠岸,舟中人上岸后向陆仁深深一躬道:“备在此谢过先生指路之恩了。”

陆仁心里猛然一突:“备!?不会是他吧?怎么他从水路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