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争理由(2 / 2)

血沙 闪烁 5342 字 2019-08-17

在这份六十多年前签署的条约中明确规定,大陆有保护朝鲜的义务。

因为那场战争的jiao战双方签署的只是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所以只要另外一方越过三八线,大陆就不得不再次出兵参战。

受此影响,大陆领导人在第一时间给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打了热线电话。

不可否认,大陆领导人为遏制战争做了最后的努力。

同样关心半岛局势的还有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而前苏联也对朝鲜做出过安全保障承诺。也就是说,只要朝鲜遭到入侵,或者是朝鲜半岛的停火现状被对方蓄意破坏,就算俄罗斯不用出兵参战,也得在物资、jīng神等方面支持朝鲜,为朝鲜提供包括武器装备在内的支援。

外界并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大陆也进行了军事动员。

与美韩联军、以及朝鲜军队的动员相比,大陆军队的动员更加隐蔽,主要就是让驻扎在东北地区的三个集团军准备好新的徽章与旗帜,只要战争爆,大陆当局做出援朝决策,这些部队就将再次换上“志愿军”的徽章,开赴朝鲜。

到这个时候,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的地步。

只是,双方都有所克制。

不是说美国不想打,而是美军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战前部署与战前动员,然后才有能力越过三八线,用最短的时间攻占整个朝鲜。

对美国来说,这是取胜的唯一办法。

按照美军制订的作战方案,需要担忧的不是朝鲜的百万大军,而是大陆军队。取胜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大陆干预之前击败朝鲜,占领朝鲜全境,即把战线推进到鸭绿江南岸,堵住大陆军队入朝的通道,迫使大陆接受既成事实。如果战事拖下去,让大陆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军事力量,把部队派入朝鲜,哪怕美韩联军已经攻到了鸭绿江附近,也很难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占到便宜。

那么,美军需要以多快的度完成进攻行动呢?

为此,五角大楼利用各家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做了全面评估,认为大陆完成军事动员至少需要一个月,而军队入朝作战至少需要十五大。扣除美军动员的十五大,必须在开战后的一个月之内打到鸭绿江。

显然,作战难度并不

要知道,六十多年前,在占尽了优势的情况下,联合**的推进度也没有这么快。

由此可见,美军的战前准备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对手放松警惕,让对手认为美国只是在吓唬朝鲜,不会真的向一个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开战,更不可能冒着与另外一个大国爆战争的危险,用军事行动改变朝鲜半岛的现状。

问题是,美军确实在动员,韩**队也在动员,三八线两侧的火yao味已经浓烈到一颗火星就能引爆的程度。

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大陆相信,美国不会真正动战争呢?

斯托克斯在这个时候耍了个xiao把戏,即在热线电话中向大陆领导人承诺,美军的军事调动只是为了惩戒炸毁“空军一号”的凶手,而不是动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因此美军即便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规模与力度都非常有限。

说得透彻一点,就是美军打算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方法,干掉朝鲜领导人。

至于派往韩国的地面部队,以及正在集结的陆战队,只是一种防范措施,即防止在朝鲜领导人被炸身亡之后,朝鲜军队主动越过三八线攻击韩国。

看上去,这个道理完全说得通,而且也非常符合美国当局的一惯政策。

只是,到底起没起到作用,斯托克斯心里都没底。

事情展到这一步,FBI终于公布了最重要的调查报告,即“空军一号”上的语音记录系统里的信息。

显然,这是一份经过处理的报告。

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美国当局希望让世人知道的部分,即两名被朝鲜情报机构策反的韩国记者在登上“空军一号”之后,挟持了斯科特总统,要求美国立即承认朝鲜,并且从韩国撤军,废除与韩国的同盟条约等等。对话中,两名记者还间接承认,曼哈顿遭受的袭击正是朝鲜情报机构的杰作,如果美国当局不配合,还将有更多的美国大城市遭殃。因为斯科特没有与敌人妥协,特勤处的特工又包围了房间,所以两名朝鲜间谍引爆了由一名为朝鲜情报机构服务的地勤人员安放在飞机上的炸弹,炸毁了“空军一号”,导致斯科特、以及飞机上的一百多名乘客遇难。

这份调查报告,把战争变成了事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