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略决策(2 / 2)

血沙 闪烁 4910 字 2019-08-17

如果仅仅是报复打击行动,美国不会犹豫,可是在挑选敌人的前提下,不管是克洛宁与联邦政府高官,还是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都不会接受这种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正比的战略决策。

省下的,只有朝鲜了。

从政治上讲,攻打朝鲜的风险更加巨大。别的不说,大陆与朝鲜签订了《和平友好互助条约》,而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双方仅仅签订了“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因此只要朝鲜遭到入侵,大陆就有理由出兵。按照蓝得公司提交的分析报告,大陆出兵朝鲜的可能性非常大,很有可能再次与美国对决。

虽然在这份报告中,蓝得公司的国际局势专家特别提到,大陆不会像六十多年前那么积极,也不会为了朝鲜与美国决裂,其出兵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保持朝鲜的独立性,而不是帮助朝鲜实现统一,从而限制了大陆军队的作战行动,但是该报告同样提出,即便是一场范围有限的局部战争,与大陆这种实力强大的大国正面对抗,美国仍然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会彻底改变国际局势。

除了政治风险,还存在一定的军事风险。

按照五角大楼提供的评估报告,朝鲜拥有规模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至少能在战争的前三个月内挥积极作用。虽然从总体上讲,技术装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遂平的朝鲜军队不足为患,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通过长时间的空中打击,能在动地面战争之前瓦解朝鲜的防卫能力,但是谁也不能忽视朝鲜的非常规军事力量,即可能存在的核弹头、以及上百万吨的生化武器。如果朝鲜在战争中使用这些非常规军事力量,必然会对美军、以及协同作战的韩**队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对该地区的盟国构成威胁,从而迫使某些盟国在本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退出美国的战争行动,甚至不给予美国应有的支持,让美国承担全部战争负担。

严格说来,这个军事风险并不大,至少五角大楼的官员有足够的信心击败朝鲜。

与这两个风险比起来,收益显得更加明显。

从长远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必将进入战略收缩期,全球霸权地位不再那么明显,而作为最为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大陆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越美国,然后依靠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最终取代美国。

也许,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在二十一世纪都难以见到结果。

可是站在美国当政者的立场上,这又是一件非常快的事情,如果美国不能在一开始就做好准备,那么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就很难掌握主动权,更难以阻止大陆全面崛起,更难以在下一场大国竞赛中取胜。

美国要做的,就是把大陆拖下水,让大陆无法把握住这次机会。

动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争,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按照蓝得公司提供的分析报告,如果大陆没有出兵朝鲜与美国对抗,其国际声誉与地位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多与大陆关系密切的国家,比如南亚的巴基斯坦,都会重新考虑本国的根本战略;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大陆就得为这场战争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最终能够使保住朝鲜,在经济上付出的代价也能使大陆的展度大大减缓,甚至激化大陆的国内矛盾,让大陆难以在短时间内越美国;如果大陆在出兵后,输掉了这场战争,美国的国际地位将得到巩固,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有所顾虑。

可以说,只要战争打起来,不管结果如何,美国都能获得难以估量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把矛头对准朝鲜,得到了美国国内众多利益集团的支持,而且这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向白宫施压。

由此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克洛宁没有主导权。

他能做的,只是尽量拖延时间,把这个足以影响未来数十年的重大战略决策留给白宫的下一位主人。

问题到这里,又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共和党利用舆论炒作,在大选前期的民意调查中显得咄咄逼人,斯科特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赢得了很多选民的支持,但是斯滕博格与罗博特的竞选组合,同样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有不少选民认为,在国家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时,应该尽量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只要大选结果还没出来,克洛宁就不能轻举妄动。

问题是,如此重大的决策,绝对不能拖下去。特别是,国会与民众一直要求联邦政府尽快公布调查结果,而这个结果将决定美国的战略走向。如果迟迟不公布消息,只会削弱联邦政府的威信。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克洛宁只能亲自出面,邀请斯科特与斯滕博格前往戴维营。

不管怎么说,总得给民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