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泛滥成灾(2 / 2)

血沙 闪烁 5466 字 2019-08-13

最近几年,墨西哥毒枭甚至另辟蹊径,开始动手建造型潜艇与半潜式运输船。

三年前,墨西哥政府军在尤卡坦半岛里奥拉加托斯的一座渔船维修厂里缴获了一艘正在建造的型潜艇。

虽然这艘潜艇非常简陋,只能潜到水面下二十米,潜航距离不到五十海里,用钢管焊接的艇体内最多只能搭载两名人员与四吨货物,但是这种新式运输工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毒品运输效率。

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岸警卫队与空中警卫队很难现这种型潜艇。

事实上,根源不在毒枭,而是在美国国内。

只要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毒品消费国,不管美国的边防措施有多么严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肯定有人铤而走险。

这其中,美国人又占了多数。

被美国警方抓获的毒贩中,八成是美国人,而在贩毒量过十磅的重犯中,几乎全部是美国人。

两年前,FBI破获了一起贩毒案,主犯就是一名美国人,而且是一名生物科学家。

这个叫艾萨克的美国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创办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倒闭。失业后,艾萨克一度消沉,染上了毒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用基因技术改良**,使其适应更为恶劣的气候,以便在其他地区大规模种植。

可惜的是,这家伙没有一点犯罪天赋,大张旗鼓的购买了一批实验设备。被FBI找到的时候,他完成了大部分实验,还在加拿大萨斯喀切温省北部地区购买了一千英亩土地,准备去那边种植能在高寒地区生长的改良**。

更倒霉的是,艾萨克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是美国禁毒最严厉的州之一。

虽然只被搜出五根**烟与一袋**种子,但是被州法院判了七十五年徒刑,加上触犯联邦法律被判的十五年监禁,他先半辈子都得呆在监狱里面。

当然,哈里斯要想获得毒品,肯定不能指望国内那些毒贩,因为他自己就是毒贩。

墨西哥之行没有白跑,代价却有点高昂。

受“贩毒门”影响,从南美输入美国的毒品大大减少,供需失衡,墨西哥毒枭抓住机会大肆涨价,以前四百美元一盎司,也就是一万四千美元一公斤的纯可卡因,现在涨到了六百美元一盎司。

对此,哈里斯也无可奈何。

对他来说,仍然有得赚,只是赚得少一点。

在美国,纯度为百分之二十五的可卡因仍然能够卖到八百美元一盎司,即便除去运输与稀释加工等费用,纯利润也在百分之六百左右。批给刘威的话,是两百美元一盎司,纯利润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

因为刘威已经明确提出,如果不能在一周之内收到货,将寻找新的上家,他肯定会直接找墨西哥毒枭,所以哈里斯别无选择,只能以高价买下一吨可卡因与八吨**,然后安排人员把货物送回美国。

忙完这些,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为了保险起见,哈里斯没有跟随货物同行,而是先行返回洛杉矶。

只要货物及时运到,两天之内就能完成稀释、分装等工序,刚好能在刘威提出的期限内交货。

对于前往哥伦比亚的波*维奇,哈里斯没抱太大希望。

不是哥伦比亚毒枭手里没有货,也不是波*维奇不够能干,而是风声太紧,很难把货运出来,更别说运回美国了。

不管怎么样,哈里斯搞到了需要的东西。

回到洛杉矶,他先询问了可卡因稀释分装厂的情况,设备都很正常,稀释用的原料也已准备就绪。

忙完这些,他才想起波*维奇,只是没能取得联系。

这很正常,哥伦比亚毒枭的老巢都在密林深处,通信非常不便,即便是卫星电话也常常因为植被过于茂密无法正常工作。

此时,波*维奇确实在毒枭老巢里,正在跟哥伦比亚“毒王”佩德罗讨价还价。

“佩德罗”肯定是化名,因为这是哥伦比亚一座城镇的名字,而且正是“毒王”的出生地。只是他到底叫什么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因为那些知道他真实名字的人,要么早已过世,要么死于非命。

只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家伙控制着哥伦比亚规模最大的**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