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破浪(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8863 字 2019-09-29

响亮的喊声不断的将附近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虽然大多数人只是略微驻足观望片刻便又走开,但是少数人还是留在了那附近,好奇的向人群中望着。

御街上由东至西走来一伙人,他们均是短衣打扮,年岁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多岁而已,他们听见了那阵喊声,于是便加快了脚步,快速走到那募兵处。

他们推开人群,艰难的挤了进去,并站在人群中仔细倾听着那几个军官与一些咨询者的谈话。

一名身穿短衫的年轻人问其中一名军官道:“朝廷不是说要裁兵吗?怎么又开始征兵了?”

军官答道:“裁的都是老弱之兵,征的都是强壮之人。怎么?小哥儿有兴趣当兵吃粮?不如现下就写个名字,今晚你就能吃上军粮了!每月还有军饷可拿,远比打短工要强得多。”

年轻人连忙摇头道:“不……不行,我家里还有老娘要人赡养,我若去了,谁来伺候我老娘?”

军官哈哈一笑,说道:“小哥儿,你大概不认识字吧?我来告诉你,你手上拿着的这份揭帖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凡是愿意当兵吃粮的人,除了每月拿军饷之外,还可以立刻从朝廷那里领取五十亩好地,而且五年之内不用纳粮,怎么样?好好想想吧?”

年轻人脸上一喜,但随即喜色又暗淡下来,他喃喃道:“家中就我一个独子,我若去当兵,即使有了地也无人耕种。”

军官沉思片刻,随即说道:“这个不要紧,你的土地可以由朝廷雇人耕种,你的老娘也可以送到伤残军人保障司,由朝廷供养,待你五年服役期满,就可将你老娘接回赡养,并可从朝廷再得到五十亩地,前后一共一百亩好地,再娶上个手脚勤快的媳妇,从此衣食无忧。”

年轻人问道:“沙场之上生死无常,若是我战死沙场,那……”

军官答道:“那你也不必担心,朝廷自会继续赡养你老娘,并可在其百年之后为其送终,所以小哥儿大可放心,再说了,虽说沙场之上枪弹无眼,但哪儿有那么背运的?说不定五年之后回来,你浑身上下连个皮儿都没破。”

“那要是缺胳膊少腿呢?”另外一名看起来象个青皮混混儿的人物接口问道。

军官抬起头,看了看那人,随后说道:“也是一样,朝廷供养,从军队中自动退役,按照伤势轻重由兵部军医官定下级别,每月按照级别继续拿军饷,此次朝廷之所以要在兵部中新立一个伤残军人保障司,正是为了解除你等后顾之忧。”

另外一名更年轻一些的年轻人问道:“这么说来,只能当五年兵喽?”

军官笑道:“你若是想继续当兵,那当然可以,只要通过各师的考核,就可继续当兵。不过嘛,这以后就有两条路走了,一条是当士官,而另一条则是当军官。所谓士官,其实就是兵头儿,说到底还是兵,虽然没有军衔,不过待遇却甚高,军饷与中尉一样,而且可以继续耕种朝廷分的那一百亩土地。这个军官就不一样了,由于朝廷不允许军官拥有土地,因此,若是你想当军官,就必须将土地退还朝廷,或者是转卖出去,然后安安心心的当军官。”

“那岂不是很划不来?”人群中又传出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这样一来,当军官反而不如当兵好了。起码有地种,心中不慌。”

另外一名军官向人群中望去,很快找到了那说话之人,随即向着那人所在方位喊道:“如今是耕地有出息呢?还是经商有出息?”他见人群沉默下去,随即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朝廷如今虽然也鼓励农人种地卖粮,但是更鼓励经商建工场,而且朝廷自然是有所考虑的,如今兵部正在商议,也许将来就会将详细办法拿出来,大概会允许军官家眷经商的,更何况,新的军饷标准已经制订出来,军官的军饷提高了很多,一人当兵全家吃饱,而且还有节余。这是明摆着的,军人不纳税,不交粮,而且退役之后还可以去当巡警,照样威风,何乐而不为?”

“当巡警?”最开始的那名年轻人眉毛扬了起来,显然有些心动了,他俯身凑到桌子边,问道:“是当那种巡警队的巡警吗?”

“当然!”军官乐呵呵的说道:“想必小哥儿也见识过他们的威风吧?寻常青皮混混儿见了他们比见了阎王都害怕,转眼就溜得无影无踪。实话跟你讲吧,朝廷已经有了成议,将来将逐步把各地的衙役裁撤,而代之以巡警,所以说,当兵是大有前途的,小哥儿还是别犹豫了吧!”

“可是我听说巡警要识字呀。”那年轻人又问道。

军官答道:“并不一定非要识字,不过巡警队的队长倒真的要认识字,否则上面下来的命令你看不懂,会误事的。不过,你进了军队以后,军队里面是有教书的先生的,他们将教你们识字,也许用不了三年,你就能背《论语》、《大学》了!”

听到这里,人群中爆出一阵嗡嗡声,所有的人开始交头接耳,后面的一些人则向前挤了上来,从军官那里要走了一些揭帖。

一名军官干脆站起身来,绕到桌子前面,挨个向那些人散发手中的宣传揭贴,当他走到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跟前时,有意无意的抬头看了一眼,却愣住了,但很快就回过神儿来,将身子站好,一个立正,并“啪”的一声,敬了个礼,口中喊道:“大元帅好!”

其他军官听见这句话,也赶紧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服,走到那名军官身边,也向那人敬礼。

人群又“轰”的一声炸开了,他们纷纷向后退了几步,少数胆子大的转身就跑,而大多数人不是愣在那那里,就是跪了下来,向着眼前的这位不知真假的大元帅磕起了头。

这名正的看热闹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大明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了,他今天刚刚处理完公务,于是便带着卫兵走到街上,想看看有什么冤情可以洗雪,却不料正好看见兵部的人正在此处征兵,于是就走了上来,但却没想到被这名军官认了出来,暴露了身份。

林清华先向那五名军官回了个礼,随后转头向那些跪着的人说道:“都起来吧,我又不是皇帝,你们为什么要跪?再说了,礼部刚刚在上个月发布了法令,从现在起,彻底废除这种跪拜之礼,而且也不再用‘小人’、‘奴才’自称,难道你们想违抗法律吗?”说到后来,林清华故意加重了语气,因为他心里明白,不用这种严厉的语气,这些早已经习惯了下跪的百姓肯定以为他这个大人物只是在说场面话而已。

果然,众人听到“违抗法律”四个字,立刻条件反射似的跳了起来,因为他们也知道,眼前的这个大元帅是自古以来最喜欢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人,对于违抗法律的人从不手软,因此他们马上想到了可能的后果,当即将以前的那些礼节立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向着这名威严但不失和蔼的大元帅行起了稽首礼。

林清华向众人也回了个稽首礼,随即转回身子,向着那五名仍然将手举在胸前的军官说道:“好了!不是早就有规定,军礼敬后便将胳膊放下吗?怎么,忘记了?”

五名军官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便忙将手放了下来,但仍然将身子以立正姿势站得笔直。

林清华大声喊道:“全体都有!稍息!”

待五名军官放松了些,林清华问那名认出他的军官:“你怎么认出我的?我好象没有给你授过勋啊?而且以前好象也没有见过你。”

那军官不好意思的笑笑,随后答道:“报告元帅!我名叫何清,原是第七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后来随大军围攻北京城,当时我们负责围困南城诸门,那天鞑子的请降使者来到城外,正是我将其押解到我们连,事后您还夸奖过我们连,并到我们连来了一趟,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看见您的!”

林清华这才恍然大悟,遂笑道:“原来如此!我说我怎么对你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呢!对了,你现在怎么到兵部去了?是你们的长官将你派来的?”

何清点了点头,说道:“收复中原之后,元帅又重新整编裁撤了一些军队,我们师也被裁了不少老弱之兵,而且再加上有些老兵退役,所以兵员不足。本来兵部应该将兵征齐再送到我们部队的,但是我们师长嫌兵部只看重那些精锐部队,把我们这些驻扎关外的部队好象给忘记了,因此便有些着急,于是就从部队中抽了些还算伶俐的士兵,提拔为军官,派到南京城,住在这里催促兵部尽快将兵补给我们。不过,兵部还是拖着,后来见缠不过我们,于是就给了我们些揭贴,并告诉我们,我们拉去多少兵,那么就把那些兵优先补给我们,于是我们就在这里摆下了摊子招募新兵。”

听完这名军官的答话,林清华不禁有些哑然失笑,他没想到底下部队主官为了抢到足够的兵员,居然打起了这么多歪脑筋。

林清华咳嗽一声,随即正色道:“兵部简直是在胡闹!我已经有命令,新招募的兵必须先补充给远征部队,调到台湾岛进行训练,至于其他的部队,以后再说。”

几名军官对望几眼,随即那何清苦着脸说道:“这么说来,兵部是在骗我们了?”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兵部肯定是被你们缠烦了,所以变着法子让你们帮他们征兵,所以你们还是快些将这摊子撤去。”

何清有些愤怒的捏了捏拳头,恨恨的说道:“兵部真是混帐!我们这两天辛辛苦苦征到了两百多个兵,就这么被他们骗走了!”

“不行!找兵部说理去!”一名军官喊道,并举起腿就走,其他军官见状,也转过身子,准备跟去。

“都给我站住!”林清华喝道,“怎么能这么胡来?怎么说兵部也是凌驾于你们师长之上的,你们师长都不敢去捣乱,你们几个小兵竟然如此大胆!”他顿了一顿,随即大声喊道:“现在,我命令你们,马上跑步回到你们居住的地方,收拾你们各自的行李,必须在两个小时内给我滚出南京城,顺便带信给你们师长,就说是我说的,既然他这么着急将部队员额补满,那么我就答应他,我将在最迟一个月内,将他那缺额的三千兵给他调到赫图阿拉,就从镇戍军里调。”

“镇戍军?”何清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所以非常的奇怪。

“对,镇戍军!就是以前的保安团,上个月刚刚改名字,也许你们师长已经收到了兵部的公文了,但还没有给你们传来消息。保安团经过年初的整编后,人数虽然减少了一半,不过还是可以用来当预备役的,而且将来也将进行扩充,但不是现在。既然你们师长这么急,那么我就先给他补充些人,毕竟赫图阿拉也十分重要,不能出什么差错。”

“遵命!谢谢大元帅!”听到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虽然自己一伙是被大元帅亲自赶出南京的,但是何清等人还是很高兴的,在向林清华敬了个礼,并道谢之后,五人立刻转过身去,将身后的那五张书桌收拾妥当,随即一人背起一个书桌,飞也似的向兵部奔去。

林清华与自己身后站着的那些卫兵们相视一笑,随即望向那五名军官远去的背影。

“是啊!也许这些虽然卤莽、但却热情乐观的人才是支撑起中国未来希望的脊梁,有他们在,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林清华在心里这样默默的念叨着。

正当林清华仍在街上站着的时候,一名骑士飞快的奔到离林清华不过五丈远的地方,那骑士随即跳下马来,向林清华禀道:“报告元帅!郑森的使者带来了郑森的进攻计划,兵部正在商议联合作战的事宜,秦将军命我来寻回元帅。还有一事,方才我前来报信的时候,礼部尚书让我带句话给元帅,说避难云南的‘大宝法王’却英多吉已经奉令来到了南京,正在礼部等候元帅的召见。”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知道了,你马上返回去,告诉他们,我马上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