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七十七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7831 字 2019-09-29

那几艘船与他的座舰一样,都是斜斜的靠着江北岸缓缓行驶,而且还不时的调整航向。

施琅对身边的亲兵说道:“你去挂旗,咱们这就转向,返回南京。”

亲兵问道:“那咱们不等将军了?”

施琅望着江面,说道:“不等了,现在风向不对,若是现在不赶回去的话,恐怕无法在十天内抵达南京,那样以来,咱们就违了军令了!咱们这就返航!”

“将军,前方发现一支舰队!”了望手向着甲板上喊道。

“哦?什么样的舰队?”施琅有些诧异,他又追问一句:“是不是将军的船回来了?”

“不是将军的船。”了望手回答,“他们有十艘船,正向着上游驶来。从船只的样式来看,倒有些象咱们在台湾看到的荷兰船。”

“荷兰船?”施琅更纳闷了,“荷兰船怎么跑到长江里来了?”他抬起头,向着那名了望手喊道:“他们距离咱们多远?”

“大约十里!”了望手回答道。

施琅向亲兵下令道:“传令下去,船队继续保持航向,并派出一只哨艇,前往查看。”

约莫一柱香后,一艘单桅小艇被放到了江面上,十名水手上了哨艇,升起船帆,并划起了六只桨,向着江东驶去,行驶在施琅座舰前方三里处。

施琅从亲兵手里接过一个千里镜,仔细的向江东眺望。在他的千里镜里,果然出现了一支小舰队,它们正以两列纵队向西边逆流而上,眼看着离施琅的船队越来越近了。

施琅放下千里镜,吩咐亲兵:“挂旗,令各船做好战斗准备!”

“啪啪啪”一阵木板的撞击声从船舷两边传来,船两边的舷窗被打开了,片刻之后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伸出舷窗,炮手们已经做好了开炮的准备,就等施琅一声令下了。

施琅对于炮手们的反应速度很满意,他再次将千里镜举起,看着哨艇。

哨艇已经接近了那支舰队,并且开始向它们发出信号,示意它们停船。

但那些船只根本没有任何停下来的迹象,反而将船头的三角帆也升了起来。

熟知荷兰人战斗方式的施琅顿感不妙,他急忙下令:“快,挂旗,令哨艇全速返回!”

但已经太晚了,旗子刚刚升到桅杆顶上,荷兰的两艘战船就夹住了哨艇,“轰隆”“轰隆”一阵炮响,哨艇被数颗炮弹直接命中,哨艇顿时被打得粉碎,连同船上的水手一同沉入江中。

“奶奶的!”施琅开口骂了起来,他将千里镜交给亲兵,随后下令道:“全都给老子听好了,待会儿靠上去,你们都给老子狠狠的打,给哨艇上的弟兄们报仇!”

正当施琅命令船队排成一字单列阵形,正准备扑上去跟荷兰战舰拼命时,负责了望的那名水手又发现了目标,他高声喊道:“将军,不好了,又有数十艘荷兰船来了!”

“什么?多少?”施琅心中一惊,忙问道:“你看清楚,到底多少?”

了望手将手中拿着的千里镜靠近眼睛,再次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惊呼:“我的天呐!他们的船真是多的不得了!一百艘,两百艘,三百艘……”他突然放下千里镜,趴在桅斗沿儿上,向着施琅喊道:“将军,不得了,他们的船多的数不过来,至少有好几百艘!”

“什么?”施琅指着桅杆顶上呵斥道:“你小子要是给老子瞎掰,看老子不撕烂你的嘴!”

“将军,他说的没错,你看!”亲兵将手中的千里镜递给施琅,满脸诧异的说道。

施琅疑惑的接过千里镜,向着江面上望去。

前方的江面有一处弯道,顺着弯道的走势,越来越多的船出现在了施琅的千里镜里,先是数十艘,接着是数百艘,而它们的后面,则是更多的船,似乎永远也望不到边。

“奶奶的!”施琅骂道,“大伙别慌!咱们虽然人少,但也不用怕他!想当年老子又不是没跟他们荷兰红毛夷打过仗,还怕他个球儿!”

亲兵有些胆怯的问道:“那……将军……咱们真的要冲过去跟他们打吗?”

施琅喝道:“那还用问!老子从来就不怕敌军人多!”他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那七艘船,却见它们中有的船已经开始乱了航向,显然它们也已发现了众多的荷兰船,有些慌了。施琅回过头来,在心中盘算一下,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先退,等咱们回去领来援军,再来收拾它们!”他下令道:“快去挂旗,传令下去,全队立即转向,张满帆,即刻返回南京!”

太阳那毒辣的光照射着帐篷,使得帐篷里面并不比帐篷外凉快多少。

林清华感到身上更热了,他不得不将上衣的两颗扣子解开,并加大了摇扇子的力度。他望着桌子上的那张潦草的地图,问道:“现在马满原他们到了哪里了?”

赵奉道:“按照镇虏军的行军速度来算的话,他们应该已经越过高邮了,但是由于跟他们一起行军的还有黄得功、李成栋的那些部队,他们的行军速度根本就不能和镇虏军相比,所以依我猜测,他们现在大概正位于扬州附近,甚至可能就在扬州。”

站在那里半天不说话的黄宗羲问道:“那……派去的人应该能在今天追上他们吧?”

赵奉望了眼黄宗羲,说道:“我选的都是快马,如果他们不歇脚的话,应该能在晚上就找到他们。”

黄宗羲点点头,他转过脸,问林清华:“公爷为何不把他们调到江南,却令他们留在江北呢?”

林清华道:“我现在无法明确敌军的可能登陆的地点,为了以防万一,必须在江北留一支人马,而且江南的河道远比江北的河道多,马满原的骑兵即使调回江南,也起不了大的作用,所以与其把他调回江南,不如就让他们留在江北,以防备敌军从江北登陆,从而威胁扬州。”

莫不计仔细研究了一阵儿地图,忽然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方,说道:“诸位请看,此处江面极为狭窄,若能在此架起大炮的话,就能将敌堵在这里,不使其向上游继续前进。”

林清华向地图上看了一眼,他明白,莫不计此刻指着的那个地方其实就是江阴,这江阴地处长江下游,长江在这里江面忽然变得很窄,江面宽度不过三百余丈而已,如果这里真的有一座炮台的话,还真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不待林清华发话,顾炎武已经开口说道:“莫先生恐怕晚了一步,要是那刘国轩能早点儿来报信的话,或许还能试上一试,但现在恐怕是来不及了。你可以算算,此处离那江口多远?若是顺风的话,船几时就可抵达这里?”

赵奉接着说道:“顾先生说的对,这风向是昨夜变的,之前一直是东风,敌人恐怕已经乘着顺风走了很长一段路了,现在肯定已经过了这里了。”他顿了一顿,说道:“就算是我军能及时在那里架起大炮,但还是不能挡住他们逆流而上。”

“此话怎讲?”莫不计追问道。

赵奉看了一眼林清华,说道:“此事昨夜公爷已经与我商议了很久,不如由公爷给你解说吧。”

林清华点了点头,说道:“我军大炮很少,而且又多是重炮,不方便拖带,更为重要的是,我军到现在仍未能查明敌军将从何处登陆,所以如今我军应以不变应万变,一边整军备战,一边广派探马骑兵,沿着江岸巡逻,如此一来,方可拱卫南京。”

王夫之看着地图,忽然开口说道:“诸位想没想过,此次洋夷前来骚扰,会不会和鞑子南下之举有什么联系?”

黄宗羲眉毛一扬,问道:“你是说他们是相互勾结?”

林清华心中一凛,犹豫着说道:“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现在还不能肯定。”

莫不计道:“鞑子如今已经逼近淮河一带,若是趁机一举突破淮河的话……”

赵奉道:“不可能!自从上次中原会战结束以后,鞑子实力远不如前,如今鞑子虽然逼近淮河,但已经是强弩之末,不会有机会突破淮河的,况且那里还有我军和黄得功、李成栋的十余万大军呢,而且陈将军领着数万人马驻扎在开封,时刻威胁着鞑子的侧翼,使他们不敢轻易渡河。”

林清华道:“如今敌情仍未明朗,所以我等还是静观其变为好。军中那些大炮虽然不方便移动,但架在炮台上就很好,我已经下令开始在江岸上架大炮了,如果郑森能把他用不了的一部分老旧大炮也送来,那么我们还是能够在这里摆上不少大炮的。只要镇虏军把守住这里,那么就算是不能完全阻止敌人的进攻,也能拖住他们一阵子的,等到南京城防坚固,那么就没有敌军的可乘之机了。”他顿了一顿,又说道:“方才朝廷传来消息,说已派人前往附近召集丁壮,用不了多久,南京就能有数十万守城之军了。”

王夫之问道:“那朝廷有没有说何时派军前来支援我军?”

林清华摇头道:“没说。只说城中忙着加强防御,暂时无力派出援军。不过,旨意上说,也许会将黄得功、李成栋的人马召回一部分,让他们来协助我。”他望着赵奉,问道:“那些探马派了多少出去?”

赵奉道:“马满原将骑兵大多带走,只留下三百骑兵,若加上近卫旅的骑兵营,那么现在大约有五百骑兵被派了出去,剩下的一百骑兵留在大营之中,以防不测。”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