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二十六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5855 字 2019-09-29

在打谷场忙碌的大人们中间,有些小孩来回的奔跑着、打闹着,为了不误农时,林清华特意让义学放了一个月的假,好让小孩子们回家帮忙干农活,但小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以玩为主,劳动为辅,而大人们则因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也就不去约束他们。

林清华走到一位老农身边,和蔼的问道:“大爷,今年收成不错吧?收的粮食够吃吗?”

那老农回头一看,见是林清华,连忙跪下,但身子俯下一半时,忽又想起林清华不喜欢别人向他下跪,于是又赶紧站起,向他鞠了个躬,说道:“回侯爷,托侯爷的福,今年风调雨顺,田税又轻,侯爷又免了‘三饷’,因此小人收的麦子够全家吃到明年开春,今年是不会饿肚子了!”

林清华笑着点点头,说道:“这只是个开头,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只要勤快,就不会饿肚子,当然,前提条件是本侯当你们的父母官,哈哈!”

经过十几天的忙碌,收上来的麦子纷纷被装进了各家的谷仓和镇虏军的军仓,但百姓们并未闲下来,而是继续在田间劳作,为下一次的丰收做准备。

林清华也没闲着,而是忙着制订镇虏军的作战计划。根据陕西、豫北一带的细作报告,在林清华忙着收获小麦时,这些地方的清军也没闲着,他们从百姓们那里征收来大量的麦子,分别囤积在西安和开封,并准备在近期将大部分麦子运往北方。得到情报后,林清华立即制订了作战计划,准备从清军手中将这些麦子全部夺过来,并将作战计划命名为“虎口夺食”。

计划中,林清华准备动用全部十个师的镇虏军,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牵制清军主力,一部分拦截清军的运粮部队,速战速决。后方的防御则交给刚刚组建的两个民兵师,这两个民兵师是由“河洛联寨”各寨的勇丁精选而成,每个师均由一个镇虏军的教导连训练和指挥,虽然野战中战斗力比不上精锐的满清八旗,但用于防守还是能够胜任的,他们所用武器全部是镇虏军淘汰下来的火绳枪,还有一些小炮。

就在林清华准备出击的时候,一个新的情报传来,使他不得不改变了作战计划。

情报是由派往湖广一带的细作传来的,左梦庚于白旺撤离荆襄一带后,立即占领了这里,并不断向这里派兵,而且几乎全是精锐部队,现在襄阳一带已成了一个大兵营,屯驻了不下十万人,几乎占左良玉兵力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部队中,约有三万人装备了从南京运来的新式燧发枪,使得左军的战斗力已今非夕比。这些军队正虎视耽耽的注视着豫南的一举一动,并且正缓缓向北推进。

形势微妙,林清华只得改变作战计划,他把八、九、十三个师留下,与民兵一同保卫后方安全,同时派人向大顺军请求援兵。

高夫人这些天一直愁眉不展,因为军中的粮草又紧张了,虽然可以向林清华购买粮食,但这终究不是办法,闯王留下的那些银子虽不少,但军队开支颇大,又无饷银来源,若不再想办法,肯定坐吃山空。正苦恼间,忽闻林清华派使者来,于是命人将来使带入。

这名使者高夫人是见过的,但她想不起名字,便问道:“来使好生眼熟,可是威毅侯的亲兵?”

使者笑了笑,说道:“在下虽是威毅侯的部属,但却非是亲兵。在下洪熙官,曾随威毅侯拜见过皇太后,是以才会觉得眼熟。”

高夫人说道:“原来如此。不知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洪熙官道:“此处说话不方便,小人带来一封威毅侯的亲笔信,皇太后一看便知。”说完便将信递给了身边的女兵。

高夫人接过信,看了看,屏退左右,说道:“威毅侯想让我军出兵相助,但我军粮草不足,恐难相助。”

洪熙官笑着道:“威毅侯也深知贵军难处,因此在小人离开时曾让小人向皇太后保证,若是粮草到手,一定将其中的三成给贵军,以表我军诚意。”

高夫人想了想,道:“三成太少,我军粮草难以维持到年底,六成如何?”

洪熙官道:“三成半。”

“五成五!”

“四成!”

“五成!”

洪熙官想了想,道:“四成五!不能再多了。”

高夫人道:“好吧,请来使回去告诉威毅侯,就说本宫已同意派兵了,什么时候出兵,就知会一声,我军定然相助!”

听到洪熙官带回来的消息,林清华很高兴,他本来给洪熙官的底线是五五分成的,现在剩了半成,虽然不多,但也不错了。

协议达成后的第三天,得知西安的麦子已开始押送,林清华就率领着七万大军出发了,而大顺军也如约派出了由高一功率领的三万人,两军在西平寨北五十里处汇合,一共十万人马,旌旗飘扬,士气如虹,浩浩荡荡向着豫北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