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十八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5084 字 2019-08-12

说了这么一大段话,众人开始时听得一头雾水,幸亏还有些签过契约的商人出身的代表最先反应过来,一人问道:“是不是就像是借高利贷,你要是到期还不了钱,我就可以把你抵押的东西拿走?比如说房子、猪、羊等?”

林清华说道:“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我来举个例子吧。这位代表听口音像是山陕一带的人吧?”

那人答道:“小人祖籍陕西绥德,是当地的羊皮商,前几年逃难,来到那高粱寨,承蒙寨主看得起我,招我做了上门女婿。”

林清华道:“那就是了。我问你,你在陕西做买卖时有没有跟刀客打过交道?”

那人道:“陕西刀客众多,像我们做买卖的哪能不跟他们打交道呢?而且刀客不仅陕西有,山西也有,就是这豫北和豫西也有一些呢!”

林清华道:“原来河南也有刀客?我还真没见过。好,既然你见过刀客,那你总该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吧?”

那人道:“知道。现在世道不太平,做买卖的东奔西跑,难免不会遇上坏人,这刀客就是我们商人雇佣的保镖,跟镖局不同的是,他们往往跟主人家签的有契约,若是在契约期满后,主人家还活着,那么就可以按契约领钱,期限不到不能领钱,主人家若被人杀死也不能领钱,当然,若是主人家是病死的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林清华道:“对呀,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就好比那刀客,不过是天下最大的刀客,在座诸位就好比那主人家,诸位跟我签下契约,出钱雇我给诸位当保镖,只不过我保的不是个别人的死活,而是全寨子的安危。这么说,大家明白了吗?”

听了这一形象的对比,众人一下子都明白了,他们中很多人都直接跟刀客打过交道,知道刀客与主人家的关系,即使没打过交道的,也听说过刀客,因而很快就领悟了林清华的意思。

林清华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办法来逐渐培养人们的契约意识,从而逐渐把中国建成为一个契约社会,并将这种契约精神带入到整个的社会生活中。

经过整整一天的会议,被后世称之为“河洛联寨”的政治军事联合体就正式成立了,史载“其寨连绵千里,人口百万,同气连枝,互为声援”,是明朝在北方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明军北伐的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和后勤基地。

“河洛联寨”的主要行政和管理机构是“联席会”,所有加入“河洛联寨”的寨子都可以各派三名代表常驻“联席会”,因为“河洛联寨”是一个半开放性的组织,即想加入的寨子就可以申请加入,但一旦加入就不能退出,否则即为通敌,其寨主将受到审判。作为“河洛联寨”的发起人,林清华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联席会”的主席,另外还由所有代表推选出了一名副主席,他主要是在林清华不在时负责联席会的日常工作。

林清华还改组了原来西平寨的两百人寨民大会,将其缩减到一百人,由“联席会”用红绿票的方法选举产生,并改名为“大陪审团”,用来处理重大案件,而且规定,“大陪审团”的成员不能是“联席会”的成员,也不能是各寨的寨主,而且必须识字,候选人均由林清华提名,由于现在识字的人并不多,因此选出来的成员大多是读书人和落第的秀才、举人。为了凑齐一百人的名额,林清华几乎把各寨的读书人全都“请”到汝宁城里,但大多数人对这种选举方法都不理解,最后林清华好说歹说,威逼利诱加上欺骗,才勉强凑够了一百人,原来想好的差额选举变成了等额选举,投票只不过是走了个过场而已。

对于一些小的案件的处理,林清华专门设立了法庭,要求各寨必须将抓住的犯罪嫌疑人送到法庭,由法庭审判,不得私设公堂,以此收回审判权,维护司法的统一。法庭由二十名法官组成,法官必须识字,由林清华亲自任命,除非渎职,任期终身,法官的月俸为每月五十两银子,二十名法官分成两班,每月轮流上法庭主持审判,一班审单日,一班审双日,且两班法官各自审理的案子不能互相交换,谁审的谁就要审到底,除非该班的法官全死了,否则不能换人。只有十名法官取得一致意见,才能根据《西平寨寨规》对被告量刑,由于林清华对《西平寨寨规》进行了补充,加入了一些民法和商法条例,因而法庭对刑事、民事案件均有裁判权。判决下达后,若是原、被告不服,则可向大陪审团上诉,由大陪审团成立一个三十人的临时陪审团对一审判决进行表决,若是有二十五票同意,则将案件发回重审,否则维持原判,且为终审判决,原、被告不能再上诉。除此之外,林清华还在法庭中设立了十名公诉人,由他们对被告进行公诉,考虑到公平原则,林清华虽然没有设立辩护律师,但允许被告的亲人或朋友为被告辩护。凡是遇到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法庭不受理,而是直接转交大陪审团审理,由法庭的公诉人进行公诉,所有的死刑判决都必须经林清华的同意后方可执行。

忙完了这些事情,林清华已感到体力不支,多日的用脑过度使他的头脑昏昏沉沉的,但他却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而是连夜带着精锐部队赶回到西平寨,因为他刚刚接到消息——李自成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