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听话才有饭吃(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4777 字 2019-09-28

“为何?”

“恐怕会让人以为指挥官要搞基呢!”

……

魏延在旁边直听着摇头,对着翻译招招手,讲得高兴的翻译不得不停下来,附耳过去。

魏延道:“别说了,你只要讲一句话就行:‘听话才有饭吃,不听话没饭吃,还会不让你上阵打仗!’”

翻译遂照着魏延的话说完,

耳曼人都明白了。

…………

经过整顿,日耳曼人上上下下凜然遵办命令。继续打“败仗”。

华族的恐吓很有效,不让他们吃饭与打仗,打中了日耳曼人地要害,他们最怕没饭吃,饿肚子的感觉真不好受,不让他们打仗更比死还要可怕。

打后的几天,“败仗”打得很干脆利落,魏延满意极了。

事实证明张辽的担心是多余的。罗马人认真提防了三天后。又变得散漫起来。

帝一路“逃跑”。沿路只顾抢钱抢物,把东西给抢了,却将人留下。

罗马军团遂征发士兵,招纳闲人,四处招摇,声明我们将要打进罗马去,一路势不可当。胜利在望!

或强迫或蛊惑几乎将各地的老中青少年罗马人尽数弄走,兵力扩充到三万二千。

人数虽众,战斗力不见得高过以前,原十七兵团的军官与老兵几乎死光光,补充上来的新兵战斗力薄弱,实际上主力军团只得二十六军团与三十二军团。

罗马各地方对两支军队叫苦不迭,抢人抢物抢财,还让人咋活下去啊。

帝不是漫无目地地逃跑。边跑边注意观察地形。终于到得丰迪城时停下,那里由于砍伐过多,树木稀疏。地形开阔,很合适大兵团作战,张辽准备在此地与罗马军团决战。

消息一传出来,日耳曼人雷动欢声,终于不用做兔子了!

紧张地准备起来,日耳曼人占据山岗,三千人在营里,五千人在营后,骑兵部队全部隐藏在后面地山背集中。

大战将临,人人都在做准备,检查自己的装备、磨亮兵器、剃光头、牧师做法事佑福、写信,整个军营一片忙碌。

…………

两个日耳曼勇士得此下场,投诉无效,张辽是元帅,有专擅之权,罗马方面根本不管他怎么打,只要能打赢就行,日耳曼人是投诉也没有什么用。

马夫-----通古斯卡满脸羡慕地看着骑兵们来去匆匆。

他不当老大不几天,处在马夫班班长王老头的管辖下,王老头是个高级士官,非常关照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喂马、养马。

虽然语言不通,起初闹了好些笑话,王老头示意他照做,他也就照做,很快地领悟到一些关于马的知识。

气氛越来越紧张,通古斯卡看到大战即将打响,心中非常痛苦,对于热爱战斗的他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可怕。

他正在喂马,旁边伸过来一只手,抚摸着马头,通古斯卡一看,呆住了:“张元帅!”

张辽的作战命令发出,分派完毕,实际上他倒成为了军队中最悠闲的人------军队地传统,越是大战,最高首脑越是有闲,该做的已经做了,能做的也做了,剩下的就是将士的用命与看神的意志了。

“听王班长说,你这三天叫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摆架子,坚决服从命令,我心甚慰”,张辽慢条斯理地道。

翻译把他的话讲了,通古斯卡暗暗捏了把冷汗,说不闹情绪是假的,有时真恨不得大闹一场,打出军营去,但终究还是忍了下来,怕被彻底地赶出军队去。

他一时福至心灵,恭声道:“报告元帅,我已经接受了教训,从今以后坚决服从命令!”

张辽欣慰地点头道:“很好,不错,帝国不会这么大方放走任何一个有本事地人,你去向魏延大人报到吧,重新归队。”

通古斯卡行了个军礼,如飞地去了。

算他好运气,大战将临需要人手,每一个人都弥足宝贵,能够利用上任何一个人都要用上。

看着他地背影,张辽默默地思考着,军队中各个民族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各民族间的问题,是一件关系到帝国生死存亡,千秋大业的事,必须向皇帝上奏,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

以往帝国征伐,都是些底涵薄弱地少数民族,有的民族即使人多,可也只是简单的人的堆彻,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帝国的文明就象明灯一般吸引着他们,现在的罗马、波斯就大不一样,传承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想吞并他们,融合他们得大费手脚。

之所以张辽一路撤退,路上却不征发罗马人当兵,他们可还有罗马城中央政府的大义,真要征募人入伍,还有征得到人的。可是他们就是不征,原因有许多,其中不好管就是之一,只有在后方征发罗马人,经过一事时期的洗脑,才可比较放心使用。

日耳曼人受到拉丁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文明,他们脾气硬朗,不容易搞定。不过这次皇帝英明,调虎离山,把十几万的精锐日耳曼人陆续带离家乡,为他流血打仗。华族却派出更多人手到日耳曼地区,在日耳曼地区做事方便许多-------他们的男人不在人与孩子,就好管了。

待那些日耳曼老兵们回家后,可能与他们的儿子都不能交谈,得借助翻译-----他们的儿子满嘴华语,到时鸡同鸭讲眼碌碌啊……

在一定程度上,张辽为什么直个要日耳曼人打“败仗”?其实不无磨砺他们的打算,只有听从命令的军队,才能确保胜利。

……

大战终于到来,一万八千名华族与日耳曼人占据占据大路边的马里亚兰丘陵地区,准备罗马人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