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神风不神(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5922 字 2019-09-28

帝国的船舶制造业极为发达,造船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只要是近海、近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甚至是大船!游泳是帝国教育的重要方向,据统计,全国有75%以上的人会水,连宫里的娘娘都有一把好水性,那些会水的男人就是合格的船员!稍加训练,即可派上用场。

我若把北方的船只和船员尽数征用,说不定连十万人都能一次性运过去,但为了防风,我仅征用了最好的船,先行二万人。”

马超点点头道:“这是个大问题,一定要注意的!”

…………

船队到得对马岛,一些舰艇进港补给淡水,港内也开出一些低矮的水船,大船用自带的人力抽水泵抽水进行补给,以加快补给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港内的士兵(丁奉留下的)连同岛上的妇女,紧急行动起来,搜集了岸上一切可能收到的绿色可食蔬果,送到舰队上,尽可能让自己人过得好一点。

问题果然是大问题,说曹操曹操就到!

军史上写得很清楚:“午后飓风起,波如山,巨浪磅礴,大雨如注,楼船孤危,风逼之几覆……”

这场风暴来得非常诡异和突然,在舰队出航前,最有经验的船老大很有把握地说最近三日都不会有台风,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说来就来了!

防风手册早就发到每船,官兵海员们沉着应战,

在港内停泊的船只纷纷下六锚(二主锚,一备用主锚,一尾锚和二小锚),在码头边的的更是以木排为戙索缆数千条,网网如织,风不能撼。

在港外深水的舰艇全部起航散开抗风,大海广阔无垠,风帆船实在是小得可怜,在大海里独自飘零,形单影只。风浪非常厉害,一个大浪猛地冲击在船体上,船体正面迎浪,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这个浪头还没退下去,后面的浪头又冲了过来,一浪接一浪,打在船体上,发出了“砰砰砰砰砰”的连串巨响。这时,甲板上都是水了,有时整个船头深深地扎进了浪谷里,过了好久才昂起来。有时船头又被浪峰高高托起,过了好久,又“哗”的一下钻进了浪谷。连续的上下颠簸,非常剧烈。

呆在船上的兄弟们上仰下伏,狼狈不堪,虽然他们很多都受过乘船的训练,可是那么大的风浪并不多见,吃上一遭,绝大部分的人都晕船了,人人都是吐得连黄胆水都吐光了,更是害怕得要命怕船要沉了,大家拼命祷告,求三圣、满天神佛快快保佑风浪快停下来。千声万声,若神佛有灵,只怕会被那万把声的碎碎念导致生出耳垢!更有可能耳聋。

有些脾气暴燥的家伙则威胁海龙王:如果不停风浪,造成帝的损失,你的罪就好大!到时皇帝就会砍掉尔的蜥蜴头、泥鳅头!(军人迷信皇帝无所不能)

吓到遭遇无妄之灾的东海龙王三魂不见了二魂,七魄少了六魄,十万火急着巡海夜叉查清原因:“为什么我们明明没有刮风起浪,却出现风浪?”夜叉急报是倭倭神道教的人渣抗拒天军,用法术兴风作浪,欲倾覆我们天朝大军,神道教的倭倭自称使用了“神风”云云……

神风?神风敢死队?

少来!老天爷是站在有准备、最强大的军队这一边!

我们的船吨位大,稳性好,抗风力强,造船的材料、技术工艺都是世界顶级!

为什么李青龙以前其实是有点实力,能够下西洋而不下?就是通过实践,大力发展航海技术,鼓励发明,经过三十六年的技术沉淀,中国人造出的船能够适应远洋的风浪,进出远洋轻松自如。

如果你稍有点能耐,就急不可待地下远洋作战,只怕你连一块船板都回不去!这技术的积累,工艺的改进,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正如民主,必须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政治的酝酿才能够慢慢发展,一下子发展民主,就好比是李青龙今年掌权,明年组织船队下西洋,那么,他就会成为海里的真龙……

在汉末,航海所使用的木船皆是平底、无龙骨的河船型,帆装也不发达,临风悬挂在桅杆上,习惯于划桨摇橹。

帝国时期,远洋海船大量出现,就是类似于英国佬后世纪走遍世界的三桅船,船身深v型,吃水深,抗风力好,是具有首尾柱的尖头船,普遍采取了龙骨铺设,再采取了肋骨形的水密舱,船体坚固,其船壳板之间是平接,而不是搭接(搭接这种结构在巨浪的拍击之下容易碎裂)。钉船用的钉子、铆钉,用新工艺造出来,坚韧耐用,在大风浪依旧能够牢牢地连接船体,而不会变形走位。还有木板接合处的缝隙间使用桐油加石灰和贝壳粉,然后在木头表面反复锤打,也在风浪中经受了考验。

一些泊岸的船猛烈撞击码头,或者互相碰撞,声音令人毛骨悚然,不过各船仅是弹开,始终没有散架。

想像那些为内河航运而设计的平底船遭遇海中大风浪时将会出现何种混乱的情形!而帝国远洋型的楼船长高比远远小于江河楼船的长高比,一些远洋船在风浪中倾覆达45度以上,船舷甲板甚至接触到海面,人在船上根本站不直,却始终能够摆正,这无疑给船员们极大的信心!

凭借着船厂工人满腔热情,把船视为自己的孩子造出来的坚固的船!凭借着无惧风浪,战天斗地的技艺娴熟的船老大、舰长、水手,我们战胜了“神风”!

风浪停息,大海阳光明丽,官兵们惊魂稍定,面面相觑:“我们竟然在这么大的风浪中幸存下来了?真是老天爷长眼啊!”急急清点损失,抢救落水者和开始修理破损的地方。

晚些时间,损失报告送到了徐盛的手中,看了报告,徐盛以手加额,庆幸不已:“沉没十三条船,一百六十条船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当中有三十多条船受损严重,溺亡者和失踪者不到一千五百人。”

如此的损失对于近三万人的部队(登陆作战部队加海军)简直是小菜一碟,徐盛着把严重受损的船只入港修理,其它的船边行边修。

为壮志未酬的溺亡士兵举行了葬礼,当号手有节奏地吹起了军号时,大家都行军礼,人人眼含热泪,曾几何时,这些死者与他们一起登船,大家畅谈着如何报效帝国,可是那些人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大家阴郁地把账算到了倭倭的头上,决定多杀几个,为战友们报仇。

再次开动,舰队迤逶前进,终于,他们可以看见沿岸山峰的轮廓和翠绿葱茏的陆地了,大家脚踏实地,登上了末卢国(今日本松蒲)的港口码头,看到码头上混乱不堪。

末卢国素与帝国贸易,地方富裕,帝抢来的物资堆成小山,一队队哭哭啼啼的倭女被帝国海军那帮家伙押解着过来,稍一不听话皮鞭就打过去。

丁奉刚刚带领家伙们抢劫地方回来,就是这么混乱,一切没有规矩,人人手中都沾了人命,个个都像土匪,他们用来欢迎新战友的粗言浊言吓坏了一些新兵蛋子。

哭声、喊声、还有牲口的叫声响成一片,人们挥汗如雨,拼命抢卸物资,看到码头上这么有活力,新上岸的士兵们心都热起来:“我们很快就能够象那帮契弟去杀人放火,洗劫财物,抢掠女人,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