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战前动作(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6511 字 2019-09-28

借着良机,阿斯平说出要求:“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笑纳,我等二国,从此之后,结为兄弟之邦,按你们华族所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贾诩看呆了宝石,嗯嗯哼哼,阿斯平心中暗喜,取出随从带来匣子里写好的条约递给贾诩道:“贾大人,烦请递与贵国皇帝,从今之后,我等二国结为兄弟之邦……!”

贾诩无意识接过,可能是稍为冰凉的纸页让他精神一振,把纸页一抖,他双眼射出寒光道:“你说什么?!”

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贾诩治军,面对着猛将悍卒,眼神能不锐利?轮到阿斯平被他眼光一扫,心脏剧跳,有点口吃地道:“我们大王,愿意……愿意接受贵国皇帝的册封,成为帝国的藩国,接受帝国皇帝的敕书和金印,岁岁纳贡……”

这几乎是贵霜所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阿斯平系三只手指捉田螺----十拿九稳!

按照历史上与汉帝国打交道,那些汉人最图虚名,明明有机会控制占领西域,却不下手,搞什么仁义道德,真令人觉得好笑。好比是一个强大力量的人蹬蹬地走过来,问你道:“谁是老大?”被问者只要回答说你是老大,恭恭敬敬说声老大你好,那么他就会摸摸你的头说声你真乖,可能还会封利是派红包给你,然后又蹬蹬地走开,好处大大的多,坏处没影儿。

阿斯平纯粹是翻老皇历,注定要吃苦头,贾诩能答应他吗?绝不可能!

他久跟皇帝,皇帝告诉近臣,对于皇帝和帝国,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是土地和人心!助皇帝征服土地和人心,是大臣的第一重务!对外侵略得到土地,对内获取民心,是为帝国行事的最基本方针。

帝国是食肉动物,他需要吃进newflesh(新鲜的肉),就是新的土地。现时帝队士气正旺,精力没处发泄,就得找地方散去这身火,有益身心健康。

贾诩没有应允阿斯平,反倒是饶有兴趣地谈起到:“看到贵国的漂亮宝石,不由令本官想起贵国的美女,听去过大人国内的商人说贵国第一美女阿什瓦娅美若天仙,人称雪山女神降世,正正巧了,我们皇帝就是湿婆大神(他没说分身,直接说起大神),按神籍圣典,大神所娶之妻就是雪山女神,若贵国把她送来,那大有可以商量……”

听过贾诩无理的话,阿斯平有点愤怒地道:“贾大人!阿什瓦娅就是本官的姐姐,现为我国国王的宠姬!”

贾诩佯装告罪道:“哎呀呀,对不起了,本官失言了!就当本官没说过!”他身为重臣,如此重要的情报当然知道,完全就是信口开河。

狗嘴自然吐不出象牙,贾诩又谈到另外一个美女道:“听闻贵国大王的掌上明珠拉拉公主,乃贵国国王与王后所生的长公主,年方十五,正当妙龄,我们皇帝陛下听说有如此美女,心生爱慕,若得与拉拉共结良缘,真可是天作之合,英雄配美人,公主嫁皇帝,最恰当不过!”

暗骂一声死色鬼,狗皇帝!阿斯平闷闷地道:“拉拉公主是敝国大王爱女,犹胜过这颗‘佛光’宝石,不想外嫁!昔安息王太子前来求婚,愿意从此两家友好,敝国大王也都不允!”

贾诩冷淡地道:“哦!”

……

一个立定决心要把谈判搞破裂,一个心中有了芥蒂,热情减却三分。两人在一起交流,当然不会结出好果子,结果不欢而散,条约没签成,阿斯平带来的宝石,贾诩是璧谢,原物奉还。

没什么可惜的,就当由贵霜保管,打下国家,宝石不就全是帝国的了?

回到馆舍,阿斯平心中极是烦恼!

断乎不能让拉拉公主出嫁给那个混蛋皇帝!阿斯平心忖,他为大王波调的便宜小舅子,算是亲戚,时常进宫,对于大王的公主有点熟悉。

他狂热地爱上了拉拉公主,初次见面,那时拉拉不过十二岁,黄毛丫头一个,哪知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在她十五岁时,于佛诞日她当众在佛前献舞,体态何等轻盈,舞姿何等优美!让人们惊为天人,阿斯平此后就不可自拨!

他各方面条件在国内出类拨萃,大有机会得娶公主,亲上加亲。哦,他姐姐是国王宠姬,等于他与国王同辈,想娶国王的女儿,安有是理?!话不能这样说,如果阿斯平姐姐是国王正妻,阿斯平绝无可能娶到公主,但他姐姐不过是国王身边的一个待妾,就不那么严格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阿斯平虽然不冲冠,可是对于促成两国会谈成功再也是兴致缺缺。即使会谈不成功,阿斯平也并不很担忧:向往贵霜实力减退,但在六年前,波调即位后,贵霜势力在中亚有所扩展,重新控制丢失的重地花拉子模,还是有实力的。

事情倒也是稀奇,两方会谈,有一方不想谈成不出奇,出奇是的两方代表都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会谈还会有成果?谈来谈去,最终破裂,看着阿斯平一脸沉重却隐含喜色的样子,贾诩脸上也浮现一丝笑意。

这场仗,一定有得打了!那狗官拿不到成果,回去必定添油加醋,把责任全扣在帝国身上,贵霜王发怒,注定有好戏看!

一切尽在算中,连贾诩手下那些叫嚷嚷的将官,同样也在贾诩的算计中,唯有那个脸上挂着无比灿烂笑容的皇帝,背后是睥睨天下,气吞万里的霸者气概,贾诩不能,也不敢去算计他。贾诩算人,皇帝则算天下。

收拾情怀,往行宫去找拿得主意的贵人,要得到授权,方好行事。

他所说的贵人,是指大乔,皇帝去到哪,即使他撒手不理,他手下的小班子依旧听政问政,把要事大事汇报给皇帝听。在外有贾诩负责,在内则是大乔拿主意。

贾诩是重臣,一通报后即时有女兵领着他进见大乔。

大乔身穿大红深衣,头上凤钗耀眼,侧坐空着的皇帝宝座边。贾诩一丝不苟,按着礼制做足,先行虚空向皇帝宝座行大礼,再转向大乔行礼,就算大乔唤他不必多礼也依旧行完礼节,此为他为人处世谨慎之道,与其他朝臣相比,贾诩为人低调,身居高位从不自傲,一心只为皇帝筹划,因此极得信任。

当大乔听完贾诩的汇报,遂动问道:“贾卿认为非打这一仗不可?”贾诩低头顺眉答曰:“回娘娘的话,正是如此!”心忖要不打当然可以,但自己的位置可能做不安稳,打也不怕,因为不太可能打败的。我大军坐船,机动灵活,和战由我;我出兵后,正好考验阿三忠心,若阿三有异志,回师杀他个血流成河。

大乔得到肯定回答,吩咐他道:“整军出兵吧!陛下将御哿亲征。”

“臣领旨!”

战争机器立即转动开来,贾诩调动三个帝国师,将领有许褚、典韦、吕蒙、周泰、凌统、凌操:徐晃、于禁、文聘、太史慈,曹休、冷苞诸将,再出三万阿三神军,征集粮草物资船只。

不过,在没有出兵之前,先行派出船队,前往贵霜撤侨。

行军打仗有正奇之分,小地方,兵力转眼即到,大兵压上,一鼓而下,可不必撤侨;大地方怕被打成持久战,理应把子民撤出。如若敌人对帝国子民不利,那帝国更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