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盟友与敌人(2 / 2)

“我宣布,从即日起,土耳其民主共和国加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国组成的神圣同盟,与我们共同的敌人——俄国、英国、法国,进入战争状态!战斗吧!共和国的勇士们!”

在宣战仪式结束之后,士兵和群众在伊斯坦布尔的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战斗的气氛很快波及到整个土耳其,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许多城市和村庄甚至彻夜狂欢,征兵站很快被参军的人群挤满。

很快,一列列军队纷纷开赴前线,百姓们夹道欢送……

土耳其的参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同盟国来说,他们又增添了一个有力的盟友,经过德官全面整编的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不可小视,德国人离自己从柏林通往巴格达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对于协约国尤其是沙俄帝国来说,土耳其的参战简直是个恶梦,俄国是土耳其的世仇,它窥觎伊斯坦布尔已达千年之久,它做梦都想把这座位于黑海口的城市变成“沙皇格勒”。那条叫做达达尼尔海峡的狭小的著名出海通道,长仅80公里,最宽处不过5公里,那是俄国终年可用以通向世界各地的唯一出口。

凯末尔虽然年轻,但是他的战略眼光并不短浅,在开战之后他并没有立即向俄国和英国宣战,而是积极进行战争准备,等待最佳的参战时机。尽管有德国的全力支持,但是他的共和国成立才短短几年时间,经济军事实力还在逐步恢复中;地理上,德国远在天涯,俄国和英国人的军事力量却近在咫尺,协约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远在土耳其之上。直到德国在西线和海战中均取得巨大优势,英法在地中海的舰队也匆忙调回欧洲战场,凯末尔这才动手,紧紧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将土耳其战车开上了战场。

战争的血刃一下子伸展到了另半个世界,从土耳其加入战争的这天起,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被堵死,俄国只好依靠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冰封的阿尔汉格尔和远离前线1万多公里的符拉迪沃斯克了。俄国的输出降低了98%,输入降低了95%,整个俄国几乎被隔绝。英法舰队的离开使得协约国从海上进攻土耳其成为空想,俄国人在黑海的海军力量已经远不如前,他们的战争潜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在英法地中海舰队主力调回欧洲战场之后,地中海的海上力量主要由意大利海军、奥匈帝国海军、希腊海军、土耳其海军和少量英法舰艇构成,英法的小型舰队勉强用于保卫法国本土南部沿海港口和殖民地港口,对于地中海的局势基本丧失了发言权;第一档的奥匈帝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各自拥有约10艘无畏和前无畏战列舰以及近百艘其他小型舰艇,不过开战之初奥匈帝国仅有6艘潜艇,而意大利拥有25艘;第二档的希腊海军和土耳其海军水面舰艇也实力相当,两国均拥有4艘战列舰和其他数十艘小型舰体,希腊海军仅有2艘潜艇,而土耳其驻扎着12艘德籍潜艇,并建有专门的潜艇维修船坞。

表面上看来,土耳其参战之后同盟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已经明显超过协约国,然而事实上平静的水面下却暗流汹涌。

战争爆发后,由自由党领导的意大利政府宣告其中立的立场。意大利认为奥匈帝国在开战前没有与它进行协商,这明显地违反了三国同盟条约。萨拉热窝暗杀事件之后,维也纳已经让柏林了解了自己的一切动向、一切打算,但罗马却对此毫无知觉。

这条裂缝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奥地利和意大利长久以来存有芥蒂,甚至几十年来相互憎恶。84年在维也纳大会上,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曾宣布意大利不存在,这只不过是一个“带有地理意义的言论”,而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著名领袖加里波第在848年曾命令自己的下属,只要见到令人憎恶的奥地利“白衬衫”就开枪。

最近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意大利甚至对奥匈帝国的劲敌塞尔维亚表现出友好的姿态。

意大利自由党政府及其反对党,包括天主教徒及,以及意大利大部分民众都表示赞成通过谈判保持中立,但也有一些干涉主义者在为战争煽风点火,他们敦促政府利用战争这一契机结束意大利复兴运动,通过占领仍在奥地利统治下的领土,获得意大利的统一。这些人包括民族主义者、从隶属奥地利的意大利领土被流放到意大利的政治极端主义者、与社会民主党有牵连的工会运动成员。

此外,干涉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卷入了战争。94年8月,意大利英雄加里波第的侄子佩皮诺.加里波第成立了“意大利军团”,4000名年轻的自愿者报名参加。他们前往法国,参加对德国人的阿尔贡战役,加里波第的两个孩子,布鲁诺和科斯坦特在法国的战斗中献出生命。

意大利政府利用强有力的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来控制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者的示威,并对奥匈帝国表示出谨慎的态度,使维也纳相信,意大利想与协约国相互谅解,但如果维也纳归还奥地利曾占领的意大利地区,也可以使其置身事外,这些地区包括:特伦特省、乌迪内省、戈里齐亚省的弗留利地区、的里雅斯特省、波拉省和里耶卡省的威尼斯—朱利亚地区,但维也纳的回答坚决而蛮横:“这些事情别想,我们永远也不会归还的。”

此时,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意大利对协约国做出的友好、协作态度了。

在英国海军遭遇历史性的惨败之后,英法也加紧对意大利政府的诱惑。9月中旬,英法和意大利外交大臣开始秘密接触,英法两国提出,作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的交换条件,罗马将获得一系列回报,包括从奥地利那里收复的领土,再加上奥地利南蒂罗尔州至布伦纳山口,亚德里亚海盆的伊斯特拉半岛,阿尔巴尼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还有德国在非洲的一半殖民地。

尽管此时德国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咄咄逼人的胜利,但英法开出的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还是深深吸引着意大利政府,尤其是俄军在加里西亚战场牵制了大量奥匈军队并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意大利更是蠢蠢欲动。

在意大利国内,战争准备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并没有打算履行与德、奥的同盟条约,一旦有机可乘,他们便会从背后给所谓的盟友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