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皆大欢喜(2 / 2)

姚崇微抬起头来,眼神闪烁的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顿时心里神会:姚崇说得有道理!秦霄与金仙解除婚约的事情,知道的可没有几人。我只要简单的做些手脚,还不就囫囵过去了?好主意!

“哦,朕一时谬言了。”

李隆基自我解嘲地笑了笑:“看来,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削实权而赐皇爵,辽东军民和朝臣们应该不会有太大意见了。谢谢你呀,姚崇。这件事儿,朕思索了半天也没得出个结果。你一来,就帮朕解决了。”

姚崇也释然地笑了笑:“食君之禄为君为忧,乃是臣的本份。陛下何需言谢。”

“嗯。其实今天朕召你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帮着拿主意。”

李隆基说道:“这也是关于辽东和秦霄地。事情就是,朕该选派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担任幽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呢?”

“这……”

姚崇拧起了眉头思索起来:“眼下辽东刚刚经历了大战。奚族回归,百废待兴。选去的这个人,必须要精熟于吏治民生。”

“还要懂些兵机。”

李隆基说道:“辽东地情况比较特殊,眼下比河西陇右更加复杂。北狄诸夷地事情也要着手一一处理。幽州这个大军镇地大都督,当然是要懂得军事畅晓兵机的。这样,也才能跟秦霄这个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紧密配合调度。”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跟秦霄太疏远、太抵触。同时,也不能太过亲近。同时最重要的,才智能力不能逊色于秦霄。”

姚崇补充了一句,然后细细观察着李隆基的脸色。

李隆基虽然面色不变,却从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赞许神色:“嗯,你说,朕应该选派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和秦霄搭档呢?你行不行呢,姚崇。”

“回禀陛下,臣恐怕是无法胜任了。”

姚崇微低下头,满是谦恭的说道:“微臣只会纸上谈兵,要说到治军谋略,怕是有些勉为其难了,而且微臣和秦霄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对手和搭档。不过,微臣倒是可以替陛下举荐一个青年才俊,足以胜任此人。”

“谁?”

“兵部侍郎、崇武中承。张九龄。”

李隆基顿时抚掌大笑:“看来天下高见,多是不谋而合啊!姚崇。朕心中,也在思量着就他能行了。”

“陛下英明!”

姚崇总算是吁了一口大气,心下释然了。

“嗯,那就这样吧。明天的朝会上,朕就加张九龄为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太子太师,任命他为幽州大都督府大都督。崇武台空出地缺儿,你和阁部的宰相们给朕再举荐人才顶上去。”

李隆基说完,顿了一顿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你去替我办一下。一会你去将邢长风唤来,秦霄在奏折里说的那件家事,朕打算交给他来办理。”

“是,陛下。”

姚崇应了诺,心里想道:陛下还真是懂得审时度势,用人得法。将秦霄的家眷请到京城,一来尽孝,二来抵制流言蜚语安定人心……

“哦,还有一件事情,你亲自去办,记得要低调,保密。”

李隆基眼神炯炯的看着姚崇。

姚崇心领神会:“陛下说的,可是让臣去一趟太华山?”

“嗯,这事儿得办得细心一点。”

李隆基微笑:“朕的这个妹子,可是有些日子没见过了。清明时分,让她与玉月公主李仙惠一起去洛阳拜祭秋国老,替秦霄尽孝吧。”

与此同时,幽州这边却已是一片忙碌。

新年刚过,秦霄可就有些忙晕了头了。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战后事宜可谓是多如牛毛。阵亡的将士要抚恤,部队要重新编组规划,各项器械、马匹与军饷、粮草也要重新分配。左威卫大将军李嗣业负伤了正在休养,秦霄也只得亲自来处理左威卫中地各项琐事,没敢假手于人。另外,就是自己所亲率的虎骑师,在上次的战斗中阵亡了千余人,也该补充并扩大了。眼下辽东军新加入了奚族和契丹的战士。这些人可都是天生的优秀骑兵料子。如果能收编再加以训练和管制,无疑能让虎骑师更加壮大。奚族和契丹人本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让他们配上优良地装备、加以系统的训练,无疑能让虎骑师地战斗力再上一个档次。

另外摆在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重建营州。这块地盘虽然算是回归大唐了,可是数年来一直被契丹和奚族一帮人占着牧马放牛,已经算不得是个城池。现在不仅仅要迁百姓、民夫过去,军队的戒严任务也极重要。再就是处理奚族来降、建立饶乐都督府的大事。秦霄将河北道钦差宋庆礼和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姜师度召了来,连日商议了许久,总算是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将奚族人分散安置。

奚族人一共只有十几万人,还算是比较好安排。李大酺被任命成了饶乐郡王和饶乐都督府的都督,还是奚族本土的最高长官。不过,秦霄想得很清楚,不能再重蹈以往的覆辙,不能再给他们反复无常的机会。李大酺这个都督,得将他架空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和总原则,秦霄果断的决定将奚族的青壮抽调出来,或在辽东军中充军,或去营州当民夫。老弱病残,可以让他们继续留在奚族本土。另外派范式德去饶乐都督府担任长史,杜宾客率部三万人进驻奚族国境边防。对于秦霄这样的做法,在幽州大都督府和辽东军里,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秦霄却态度十分强硬的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李大酺等人自然也是有些心虚胆寒的无话可说。

秦霄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解释自己的做法去征得朝廷的支持和认可。并且,他还给李隆基递了一份专折密奏,那话就说得更加的清楚了:“历来北狄蛮夷,剁之不尽。中原往往胜而不灭,抚而不平。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他们融合。而融合说白了,就是民族大灭绝,往往意味着大屠杀和大迁徙。历史上,每一次的民族大融合都是这样。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谋求长治久安。眼下我大唐对奚族恩威并施,保护他们逃离了大屠杀和灭族,已是天大的恩赐。如果再不用强硬的手腕勒令他们彻底的回归华夏,那就是姑息和纵容。谁也不能保证多少年后,他们会再挑起争端来叛乱。眼下奚族对大唐感恩戴德,辽东军的实力也足以震劾奚族人。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彻底的融合到华夏民族当中来!臣建议,在奚族抽调丁壮补充辽东军损失的兵力,和充当重建营州的民夫。这部分人,到时候可以随府兵分散到各个军府当中:就算是募兵,也可以派往别的地方,远离东北。而那些普通的百姓,大唐大可以秉着仁爱照顾的心态,将他们南迁到中原需要人口的地方,给他们营生的本钱,从此在中原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