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最本质的作用,就在于一种意志上的磨练。三个月的高强度夏训接近尾声,再也看不到人因为中暑而昏倒了。每个将士的脸上都像踱了一层闪亮的桐油,黝黑的皮肤一阵发亮。对比于三个月前,军士们已似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他们的身上,已经逐渐的具备了合格军人的气质——沉稳、内敛、强悍、服从。
形势十分喜人,秦霄心中暗自高兴。
清晨,秦霄出了宅院,从刮来的风中,感受到了一阵秋意。西风,衰败之风。长城关外的风沙将被刮进关内,幽州这个地方,迎来了风沙之日。空气变得干冷,草木开始枯败。
又到九月鹰飞的日子,北狄游牧人习惯南下打劫的时刻。一个夏天,他们的牛羊已经喂作肥饱。一到秋天,他们就要开始四方射猎,或是侵掠。这是他们的生活,就像中原的百姓到了秋天收割水稻、采摘果实一样。中原之地,在北狄的眼里,就是现成的粮仓与钱库。他们必须要侵略,才能抢夺到过冬必须的粮食、布绵等各类资源,以及用来奴役的女人、工匠、劳力。
秦霄嗅着空气里莫须有的一丝硝烟的味道,感觉像是吸食了兴奋剂一般,没来由的一阵激动和亢奋起来。
秦影还是如同往日一般的坐在屋檐下的石阶前,看到秦霄出来,一声不吭的跑到马厩里牵来了马。说来也怪,那匹淡金马一向孤傲得紧,一般的人都不敢太靠近。唯独这个怪人靠近的时候,它一点也不发作。秦霄心里暗自寻思:草原民族出身,看来骨子里都有一股降伏马匹的本能或是气息……这种现象很奇怪。牲畜们对于这种‘气息’很敏锐,自然而然的不会造次。就如同,有些捕蛇人天生就是蛇的克星,不管多凶悍冷血的蛇,见了他也退避三舍,或是俯首称臣。
这个‘影子’,真是个怪人!
秦霄从屋里拿出一件棉衫扔给秦影,对他道:“穿上,从明天起,到一楼东面耳房里睡觉。”
秦影木然的摇头:“我要护卫主人。”
秦霄漠然的看了他两眼。淡淡道:“这是军令。”
秦影低下头:“遵命……”
秦霄一摆手:“叫几个小卒子,将金梁凤、杜宾客、李嗣业、李楷洛都叫来。告诉他们,今日议事。”
秦影拜了一拜,悄无声息地走了。秦霄看着他的背影,暗自拧起了眉头。这个男人,跟了自己三个月了,说过的话还是没有超过百句。一半以上的时间里,他都像一尊雕塑一样,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偶尔出现一两下,形如鬼魅。一身寒气。而且从来没见他跟谁套近乎过。似乎他已经不像一个人,因为他没有了人的欲求,不贪财不求色,连温饱也不在乎。他的心里,只剩下了仇恨。
秦霄暗自摇了摇头,走到了议事厅里,来到大沙盘前。他手里拿起了两枚小军旗,心下细细的思索着。是不是该插到哪里了。
秋天来了,安静了这大半年的北狄,应该会有所行动了。不管是追逐草场还是劫掠,都能给他们南下的理由。幽州东北之地的大平原,其实一直就有零星的奚族人和契丹人在放牧。他们真的很胆大,也曾一度让秦霄很是恼火——这岂不是视辽东军十万大军如无物么?营州一带,甚至有契丹人扎下了帐篷营寨,把这里公然当作是他们的领地,悠闲自在地在白狼水流域放牧打猎。
秦霄已经忍了很久,现在,该是给他们一点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了。
九月鹰飞,北狄要猎食,我东北虎也要出洞了么!
秦霄正沉思着,金梁凤等人来了,一齐走到沙盘前。秦霄跟他们略略打过招呼。拿小木棍指着幽州东北一带的平原说道:“秋天来了,北狄又要寻思着南下,诸位有什么见解。”
早已憋闷了许久的李嗣业一嗓子吼了出来:“干他娘的!跟他们干了!还想在幽州这里讨野火么?门儿也没有!”
秦霄微微的笑了笑:“干是肯定要干的。问题在于,怎么干。秋高气爽,正当用兵啊!虽然辽东军现在还只是个雏儿,但也不妨试一下翅膀了。眼下我并不打算跟他们来个大规模的战役,因为还不到时候,收复营州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辽东军机处发来了批示,我们辽东军的战略就是三点:首先,紧守东北门户,幽州不可失;其次,收复并重建营州;最终,平定奚与契丹。眼下就是这个三个战略要求,诸位各抒己见,我们一起商量战术问题。”
杜宾客道:“大帅,卑职以为,光从兵力上讲,我辽东军占有优势。奚族全族共计不过三万劲兵,契丹则有五万余人。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大唐在东北一线对他们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我们只能等他们打来之后再作应对。一旦我们出兵,他们就又联合起来对付。比如,前番孙俭与薛讷,都分别败在奚与契丹境内。”
“说得好。”
秦霄点头称赞:“我们大唐的军队有城垣、有驻地,要护卫百姓。而奚与契丹则是全民皆兵,居无定所。要跟他们打,实在是有点大象逮老鼠的感觉。他们始终藏在暗处,我们要逮逮不到,他们趁我们不注意,又扑上来咬一口,着实可恨。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白山黑水之间的靺鞨族。前几年他们的建立粟末部了渤海国,虽然还处在十分落后的原始氏族状态,但是他们的兵力其实比奚和契丹都要强。”
李嗣业点头道:“是啊!上次我在战场上第一次见到靺鞨族的士兵。他们都披着猪犬皮裘,头插虎豹尾。骑射十分厉害精准!他们的弓长三尺,箭长一尺余,用的是石头磨制的箭簇,居然也能洞穿我们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