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衣锦还乡(2 / 2)

……

刘邦请客的这场酒,虽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机会。但他也发现了自己在秦军之中的惨淡未来。

回到营中,他咧着嘴苦笑道:“这是嫉妒啊!我运气好,难道不行?”

过了几天,郭威命人叫来了刘邦。

“刘邦,听说你在军中的人缘不好?”郭威也很奇怪,刘邦很会做人,按理说哄骗秦人这种木头性格的老实人很容易,怎么变成了在军中人缘不好的境地?

刘邦苦笑道;“国师,邦让您失望了。”

“算了,此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叫你来,是有任务给你。”郭威在秦军之中想过不少人,作为陪同大月氏使团去咸阳的护送人员。

可是思来想去,都没有刘邦合适。

当然,也不是只能依靠刘邦了。至少王莽和张耳就比刘邦合适,毕竟王莽哪怕是奸佞之人,但是素养绝对没的说。儒道经典,张嘴就来。

张耳也不差,魏国名士,说起中原风土人情来,也是娓娓道来。

都是非常适合作为使臣陪伴对象的人选。

反倒是刘邦,土包子一个。

连认字都费劲的家伙,按理说根本没有资格护送使团。

可是王莽,郭威要用,张耳根本就不想投靠秦国,忠诚度绝对值得怀疑。

刘邦就好用很多了,如今的刘邦,说他有上进心都是打他自己的脸。至于说,推翻暴秦这么大逆不道的行径,别说刘邦不会有,就算有人有,他刘邦也允许。

这不是砸老刘家的宅子吗?

刘邦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发生。

而郭威之所以想起刘邦,还是刘邦有眼力见,懂得观察。大月氏来的人,诚意很难说。毕竟,大月氏是被匈奴人逼惨了,才不得不投靠秦国。万一,这大月氏是和匈奴一样的浪子野心之辈呢?

几乎不用猜,郭威都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并非是他小人之心度人,而是草原上的险恶环境,造就了草原上的人性格中多了点狼的奸滑和贪婪。在生存面前,任何尊严都可以不要。但是在利益面前,什么道义都可以丢掉。草原的无情,更像是草原上的冬天一样。没有退路可言,一旦后退,就是万劫不复。

可是中原不一样。

如果咸阳方面将草原上的大月氏当成中原人处理方式来看待,最后肯定会吃亏。

而郭威麾下,秦人将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那种性格执拗之人,反正情商一个比一个低。因为在秦国,情商的高低没用。所有人都被制度给包裹了起来,情商高,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来。不上战场,不立功,哪怕情商再高,也没有高官厚禄。

将大月氏的情况给刘邦说完,后者拍着干巴巴的胸口对郭威保证道:“国师请放心,有我刘邦在,这帮草原匪类翻不起风浪来。”

郭威当然不能对刘邦全信,在他看来,如今的刘邦是没有开过眼界,思想觉悟还很低的阶段。

他给秦王和王贲分别写了两封信。

给秦王的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说燕国对中原的重要性。燕山,太行对中原抵御草原的关键作用。还有草原上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草原分裂,才是中原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其次,就是告诉秦王。

秦军在草原大胜,缴获牲口无数,准备起运进入赵地。

刘邦带着郭威的信件和信任,踏上了去国都咸阳的路途。一路上,他们也携带了大量的牛羊,这属于燕地如今的福利。牛羊太多,根本就吃不完,连原燕国的百姓,都按人头分发了牛羊。只是百姓舍不得吃,养起来,等生了羊羔和小牛犊,就能过上好日子。

军队就不一样了,军队分到的牛羊,只能吃。

再说,草原上的牛羊,尤其是牛,品种和中原的不一样。基本上都不能耕地,主要是没学过。套上家伙事,指不定牛不乐意。草原上的牛羊,更多的是提供奶制品。倒是公牛和公羊基本上都会吃肉。

紧赶慢赶,一个月才从燕地来到了邯郸。

刘邦眺望远处的邯郸城,比蓟城更雄伟,比蓟城更庞大。

邯郸是刘邦的发迹之地,时隔半年,他再次看到这座城邑,内心感慨万千。耳畔传来大月氏人很没见识的欢呼。

刘邦对此不屑一顾,心中鄙夷:“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随着他们进入邯郸城郭附近,驻守邯郸的秦军迎了出来,照面的还是老熟人王滨,刘邦抚摸着自己胸口的甲胄勋带,出邯郸城的时候,他啥都不是,才半年,他又回来了,如今已经是和王滨一样的身份了。

反倒是王滨盯着刘邦,几乎不敢相认的惊叫起来:“刘邦,你偷了你家校尉的甲胄?你不要命了?”

刘邦气地冷哼道:“我这是立功了,早就不是曲将了!”

面对王滨的质疑,摆明了是看不起人,刘邦心下打算和他绝交。

不过很快,刘邦的优越感来了,他随便赠送了当地秦军不少牛羊,故意在吃饭的时候,打着饱嗝,叼着柳树枝当牙签,满足的游走在街头,还时不时的遇到熟人,感慨肉吃多了反酸的人生痛苦。恨不得指着对方的鼻子说:我刘邦才是人中龙凤,注定要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