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技术(2 / 2)

不过克丽苏娜显然不喜欢这种带有浓烈的气味的树木,所以杨夙枫栽树的时候,她躲得远远的,当听说杨夙枫到农户家庭里面去亲自了解家畜生产的时候,她干脆就堵在呆在马车上,不再跟着出门了。但是杨夙枫对于视察却显得劲头十足,甚至忘却了吃晚饭的时间。

杨夙枫很明白,想要老百姓追随自己,除了要让他们吃上饱饭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之外,还要让他们手中有余钱。而农民家庭的余钱,从哪里来,大部分人都是来自畜牧业,必须让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才有可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美尼斯地区粮食产量不足,不适合进行耗粮大的养殖业,例如养猪,但是适合养殖马牛羊。这是一个很好地契机。

由于长期的战争的需要,美尼斯地区人民普遍重视养殖马匹,当初帝国政府的引导也是这样的,每年都可以从美尼斯地区输送大批的马匹作为军马使用,而忽略了牛羊地生产。蓝羽军扭转了这个局面。虽然杨夙枫也希望能够有大量的马匹装备部队,但是相对人民生活来讲。重点养殖牛羊却是更加理智的行为,能够快速的提供大量的肉类,消耗少,产量大。至于大量的养殖马匹,就等到平定血色高原以后再说了。

美尼斯地区还非常适合家禽类的生产和发展,这里的农户家庭基本屋前屋后都有自己的院子或者山地,能够放养鸡鸭等家禽。蓝羽军也大力提倡家禽业的发展,努力地改变分散的家庭小型的养殖,鼓励集约型的大规模的养殖,扩大规模和效益。到杨夙枫前来视察地时候。在纳兹雷特的附近,已经有养殖大户养殖了六万多只鸡和三万多只鸭,经济收入不菲,这个养殖户被杨夙枫下令刊登到《蓝羽军日报》上,作为众多农户学习的榜样。

除了畜牧业的养殖之外。蓝羽军也没有忽视农村副业的发展,例如打猎、砻谷、磨面、制糖、酿酒、榨油以至纺织、染色、养蜂等,鼓励各种手工业地发展,鼓励老百姓创造各种先进技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收入。蓝羽军彻底废除了当时帝国对于手工亚的限制。将手工业也放到了和工农商业并列地位置,任何人都不得予以歧视。那些确实有特色的手工业,杨夙枫还鼓励他们申请专利技术。规模投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业技术。

在格莱美的尼斯港,杨夙枫重点考察了当地渔业的发展。尼斯港是大贸易港口,也是重要的渔业港,尼斯港附近的海面渔业资源丰富,每年的海洋鱼类捕捞量都占了格莱美全国的三分之一。不过,杨夙枫对此并不满意,他跟当地地渔业官员表示,除了继续发展捕捞技术。从海上掏取鱼类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养殖。

杨夙枫明确的指出,渔业必须要改变纯粹的捕捞做法,要积极推广人工养殖,不但要推广普通鱼类和虾类的养殖,满足普通市场的需要,还要积极推广珍稀鱼类的养殖,满足高消费市场的需要。普通鱼类主要是青草鲢鳙等家常鱼类,而珍稀鱼类则是三文鱼、罗非鱼、金枪鱼等。远洋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例如冰柜的初步投入使用,的确可以加大产量,但是始终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产量飘忽不定,容易受天气气候的限制,只有人工养殖,才是最可靠的。

一路东来,杨夙枫也顺便视察了罗尼西亚铁路的勘探工作。按照杨夙枫的要求,新成立的铁路局派遣了大量的技术人员进入罗尼西亚联邦,联合当地的技术人员,开展了这条横亘整个罗尼西亚联邦的铁路线的勘探工作,到十一月份,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勘探,得出了铁路线可以建设的结论。随着裁冰绡筹划的资金的到位,这条铁路线有望在天元1729年的年初就开始动工,初步建设需要三年的时间,但是由于采取了分段包干的策略,可能有部分地段可以提前通车。这条铁路线的落成,将会把罗尼西亚联邦的每个国家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也没有独立和分裂的可能。

令杨夙枫欣喜的是,尼斯港到纳兹雷特的铁路线已经完成铺轨建设,还有两三个月的调试时间就可以通车了。这条铁路线的建造,真正的工程时间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要比琶洲港到加拉塔沙雷的铁路线快多了,这说明了格莱美的平均技术水平的确要比美尼斯地区高出一筹,通过这次修建铁路的经验积累,格莱美人对于铁路建设获取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新技术开始应用到实际中去,也大大地鼓舞了他们的热情,许多新的铁路线都在筹划当中,很多新技术也开始输出到美尼斯地区。

在尼斯港的宴会中,使用了几千年的蜡烛正式远离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取而代之的乃是没有浓烟和味道的白炽灯。无数的白炽灯将尼斯港的市政厅装点得辉煌璀璨,向所有参与宴会的代表高傲的展示电力的优越性。电力应用技术也在这个宴会上成为讨论的最多的话题,许多资本充足的大商人都打起了发电厂的主意,而杨夙枫对他们的鼓励也让他们吃定了放心丸,在宴会结束后不久,格莱美政府就接收到了二十多个大型发电厂的兴建计划。

当然,杨夙枫最关心的还是造船技术。蓝羽军是否能够崛起在这个世界上,海军乃是关键,而要大力发展海军,就必须大力发展造船技术,提高造船质量和速度。沃尔多夫和唐杰拉德等人都被杨夙枫叫到了临时办公的地方,商量有关造船技术的问题。沃尔多夫的钢铁厂经过数次的扩建,现在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半个唐川帝国的钢铁产量,蓝羽军所需要的许多特种钢材都是在他的钢铁厂里面生产出来的,连最新型的钢铁战列舰的龙骨也不例外。他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率先采用了电力炼钢技术,为电力的推广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杰拉德汇报,现在在格莱美王国,有六个大型造船厂在夜以继日的开工建造蓝羽军的龙牙战舰,每个造船厂都有十二到二十个的船坞,同时在建的龙牙战舰超过一百四十艘,按照每艘六个月的建造工期计。算,每个月都会有大约二十艘的龙牙战舰投入使用。由于采用了流水线和标准化模块作业制度,所以龙牙战舰的建造周期越来越短,有可能只需要一百四十天的时间就可以下水。

标准化作业是杨夙枫和他们讨论的最多的话题,也是杨夙枫的尝试。以前的造船厂,都是全部囊括的,从大型龙骨到最细小的螺丝钉。但是杨夙枫决心改变这个策略,将龙牙战舰的结构拆散为几个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工厂去生产,最后才临时的组装到一起,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技术泄密的可能,也可以大大地减少每个工厂所需要掌握的工序,降低难度,从而提高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

在龙牙战舰建造的过程中,各种新技术也不断的开始应用,主要是为了以后的大型钢铁战舰获得经验,例如冰柜、测距仪之类的技术,甚至还有大型通讯工具。西门子施密特发明了短波通讯的无线电之后,又发明了长波通讯,这对于远洋舰队的通讯乃是至关重要的,采用长波通讯的远洋舰队,可以在遥远的万里海域之外和自己的母港取得联系,这项技术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即使远在所罗门海域的阿方索也能够和杨夙枫直接通讯。

飞艇的制造技术是处于最严密的监控之下的,这是一项会引起极大震动甚至恐慌的技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羽真人的珍贵的龙鹰之外,还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人送到天空之中。当飞艇一旦出现在敌人的头顶上,它带给敌人的震撼将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在电解水收集氢气的车间里,杨夙枫小心翼翼的问道:“什么时候能够上天?”

西门子施密特满怀自信的说道:“再给我半年的时间,我一定将你送到天上去。”

杨夙枫满意的点点头。

背后忽然传来脚步声,原来是裁渺渺来了。

“这是帝国11月1日的报纸,你看看头版,上面都登载了些什么。”裁渺渺的脸色有点阴沉,让杨夙枫直觉里觉得有些不好的消息。他低头一看,只看到《帝国日报》的头版上有几个黑色大字深深的刺入自己的眼睛。

“蓝羽军即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