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2)成都王的礼物(2 / 2)

陌上行 习惯呕吐 5354 字 2019-08-07

诏书很短,不及百字:

“诏令:上柱国大将军商成,忠壮超伦智谟绝等,有决胜千里之谋踏寇封狼之勇。念彼功茂,朕实休之,宜誓山河,特嘉恩许开井邑。今封应县伯,食邑八百户,赐实封五百六十户,馀如故。主者施行。”

前头两句描述商成功业的话,都是囫囵含混语焉不详。关键就是“特嘉恩许开井邑”。程桥捧着诏书反复斟酌,最后才敢认定。他把诏书小心翼翼地合上,再放回赤锦囊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服冠带,郑重一礼说道:“贺喜应伯。这是循着鄱阳等爵的前例,等外再赐的隆恩。东元以来,封爵不下百数,惟有孙陈子和徐安子二位县子有此殊荣。”但那俩人都是百十户的封户,哪里能和商成这五百多近六百户的封国相比拟?

商成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声说道:“同喜同喜。当今……圣君……那个什么,你知道的,是吧?”商成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这诏书上是钤着东元帝的御印,可他敢拍胸脯保证,东元帝肯定不是很情愿拿出这个实封爵给他。他前头还在纳闷,为什么他回京都快半个月了也没听说东元帝要召见他一一原来根子出在这里!他在心头恨恨地骂了张朴和南进派几句。狗东西些做事,真是舍得花心思下本钱啊!这么大一块连皮带骨头的肉扔在陷阱上不说,顺手还挑拨了自己和东元帝的关系,一石二鸟,这本事拿去收拾东庐谷王都是足够!

这事先记下,回头有的是时间与张朴慢慢拉扯!

他把诏书收起来,就问程桥说:“连山公,你这趟过来,就是专为贺喜我升官晋职的?我这人说话直,军旅中呆的时间又长,最不耐烦的就是弯弯绕绕,听着就头疼。大家是同乡,什么都好说。你要是不想再干这个太子府的少詹事,又或者是想到地方上去做点实事,你就直说。”

程桥低下头,沉吟着没有开口。

“没事没事,你说就是了。”商成还以为他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说名说利,就笑着道,“有什么不能说的?是人都有抱负,也都有上进心,这很平常。没有这两条才叫不平常。我记得你在京里也有十来年,不是在翰林院修书就是在太子府管理往来文书,学了一身本事却只能象个老吏那样整天和书牍文案打交道,心中郁郁是肯定的。这样,我和吏部的薛侍郎交情不错,要是你想换个职务,或者调放外地,我都能帮着说几句话。当然,要是你自己有中意的职务或者地方,你也尽可以说。我想吏部肯定是一定会考虑的。”

这话说得很透彻,程桥也听得很明白。商成与他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对他就差不多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仅仅是这份一见如故的信任,就让他感激莫名。就是因为商成如此看重他,他才更要好好地帮扶商成一把!

他在座椅里欠了欠身,从袖兜里取出一个锦盒……

商成依旧笑呵呵地看着程桥,但笑容已经不象刚才那样亲近了。程桥这是在做什么?他在薛寻面前说句话荐个人,举手之劳罢了,可不是贪图程桥的什么报答。再说这事于私是同乡相互提携,于公是向朝廷举荐贤良,别人讲不出什么难听话来。可程桥要是给他送礼,那性质就完全变不同。就是不提这事里他有插手文官人事任命的大错,仅仅是一个行贿受贿的罪名,就能让张朴睡着了也要笑醒。

他正要摆手制止,程桥先说道:“我这趟来,除了是真心想与应伯相识结交,其实也是受人所托,想将此物赠与应伯……”

“是谁?是谁要给我送东西?”

程桥不忙着答复商成的问话,一边把锦盒放到桌还是打开,一边说道:“应伯在燕山时,肯定听说过,陆寄陆伯符的前任曾经因事下狱,按律法当处流徙,”说到这里,他抬头望着商成,“……但在他献了一物与当今之后,就改流徙为免官。”

商成咧了咧嘴,不知道好气还是好笑。他当然知道这件事。那家伙不就是送了个《六三贴》给东元帝么?未必这个请托程桥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手笔,能从大内拿了这个书贴来送给自己?

程桥已经从锦盒取出一张赤绫,就在手里展开给商成观瞻:“这是当今的御笔,《六三贴》的摹本。”

商成只在赤绫上扫了一眼,就把视线定在程桥脸上,瞪着他看了足有移时,这才慢慢地问道:“那个人是谁?”

他的声音不高,却阴沉沉地就象从地底下冒出来,听着就让人发怵。屋子里的气氛登时就似乎被凝结起来。程桥也被他的口气吓得悚然一惊,吸了一口气才惊醒过来,自己似乎是弄巧成拙了。自打他进门,商成就一直乐呵呵地陪着他说话,斟茶续汤推让干果,举手投足间全无半分的大将军威仪,渐渐地连他都忘记了商成的身份。直到现在才回想过来,与自己隔案笑语促谈的并不是什么风流名士,而是曾经手握重兵的卫镇大将。他想辩解两句,可商成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想避也避不开。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干巴巴地吐出三个字:“成都王。”

商成点点头,收回了目光。他低下头,把着盏说道:“程大人,今天的事就算了,东西你也带回去。你的事,我是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请你以后也不要再过来了。”说着就站起来,也不再和程桥说话,撩起帘推门走出书房,对滴雨檐下值岗的李奉说道,“送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