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09)攸缺先生真迹(2 / 2)

陌上行 习惯呕吐 5014 字 2019-08-07

常秀根本就不打算当众品评这幅字。说句心里话,他现在都很后悔自己的轻举妄动。要是刚才他没被这字迷住心窍,等罢了之后找个机会悄悄来一趟商府,随便找个理由,商成也会把这幅字送他;哪怕让他拿点别的东西来交换都可以一一驿馆里现在就放着几卷别人送他的字画;哪怕都送给商成,他也不吃亏!可这个想法现在行不通了。一来有老师的吩咐,二来有同僚的撺掇,三来还有主人的邀请,这种情况下他就是想推辞也无法推辞。他心里叹气,嘴上讪笑了一声,站起来拱手回礼,犹豫着说道:“子达厚情,我就勉为其难吧。”

“文实公太过谦了。”陆寄也走过来。他一过来,屋子里的人也都站起来了,聚拢到中堂前,等着常秀点评。陆寄酸溜溜地说道,“啸傲文坛三十年,普天下的读书人,还有谁不知道您的大名?诗赋文章无一不通,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这幅中堂只要能过您的法眼,身价还怕不强过百倍?”

这话里也是有话!

常秀的脸红了一下。有两三个人的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眼睛里却都带着笑。陆寄的话也是有出处典故的。当年常秀在翰林院做执笔监,有人曾经拿着一幅字给他鉴赏。他断言是唐朝大书法家李邕的真迹,还在书贴的末尾签章留跋,结果被人高价买回家不久就发现是伪作。买书贴的人家找不到骗子,一怒之下就按图索骥找到常秀。常秀没办法,又怕传扬出去败坏自己名声,只好自己掏钱赔了那家人。这事虽然没有流传出去,但是知道的人也不少,陆寄所谓“身价百倍”,就是嘲讽他在书画上的眼光有限。当然,也有借机会还击叶巡的意味在内一一你就找这么个人来品鉴,怕是不能服众吧?

常秀拿锦帕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踌躇着说道:“伯符,你在书画上的眼光比我精深,咱们一道来替子达品鉴一回?”

常秀的话是出自真心。他自觉没把握鉴出这幅草书中堂的来源出处,所以哀恳陆寄帮忙。可这话到了陆寄耳朵里,就听出另外一种滋味。什么叫“你在书画上的眼光比我精深”?我是文章不如你,还是诗赋不如你?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自从入仕之后政务繁杂,他就再没时间在文章上下苦功,如今无论文章还是诗赋小令,他都远远比不了常秀。他承认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今天常秀亲口说出来,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他满脸堆起笑容,摇了摇头,笑呵呵说道:“不敢当,绝不敢当。就请文实公为我等开耳目,寄自当洗耳恭听。”

他推辞得如此坚决,常秀也无可再劝。他走到中堂之前,扬起脸再一次仔细地端详这幅草书。众人也都随着他的视线仔细打量。

大多数人马上就在心里称赞了一声:这字写得漂亮!至于漂亮在哪里,临时可不怎么说得上来。这倒不是说他们全无见识,而是各人的心思不一样。即便都是读书人,但术业有专攻,日常杂事政务也有简繁区别,日积月累,在书画技艺和鉴赏水平上就渐渐地分出高下。而且,就便同是读书人和进士,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大多数人读书求学,只是为了跃龙门取功名光耀门庭,至于被称为“敲门砖”的写字,和学问见地胸中沟壑比较,只能算是枝节,所以能拿得出手看得过眼就行,最不济也不能让考官认错以至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而使自己抱憾终身……不过,真要是让他们品鉴的话,他们还是能凭着见识和记忆,临时翻出些“意思”来。当然了,他们的评价绝对不能和常秀这样的大家相比较。所以在常秀审量这幅字时,他们都象一个蒙童在等待老师授课那样专心。

但是常秀却久久地不说话。

叶巡就属于一笔字刚刚能拿出手的那种读书人。他是南进派的旗手之一,今天过来的目的就是寻商成的不是,结果被常秀这么一打岔,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氛围一扫而空不说,还为个破中堂耽搁了不少时间。他强捺着心里的不耐烦,小声地问道:“文实,是不是有些话不好说啊?”

常秀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叶巡满脸迷惑,瞪着他眨了眨眼。话不好听就不说,随便挑点好听的辞糊弄下商瞎子不就行了?这边还有大事没做哩!

朱宣也早就站起来看这幅中堂。他凝视着帛卷沉吟了良久,缓缓说道:“文实的意思我明白。这字不好评价,也很难评价……”

常秀立刻用一种感激的眼光望着他的老师。

“我要是没看错的话……”朱宣继续说道,“……这字应该是攸缺先生的真迹。”他在大内多次见过《六三贴》,家里更是珍藏着东元帝亲笔临摹的摹本,所以比仅仅见过《六三贴》一面的常秀更有把握。

攸缺先生?大多数人都有点懵懂。可他们随即就想起来这是谁。屋子里接连响起了好几下吸气声。

常秀低头说道:“……学生也是这样想。但是没有落款,所以不敢肯定。”当然这和他在这方面栽过大跟头也大有干系。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怕一言不慎又招惹出来什么是非。

朱宣当然知道自己这个老弟子的心思,点头微微一笑,转头问商成:“子达,恭喜了。须知攸缺先生的真迹传世极少,你能有如此收藏,令人羡慕不已啊。就是我这老头子,也是忍不住心动。”他顿了顿,看商成含笑无所表示,心中禁不住微感失落。又问道,“敢问子达,这幅字你是如何得来的?”

商成摇了摇头,说:“不大记得了。您知道,我现在顶着个提督的职务,年关时节地方上送了不少山货年货,军中将领故旧也是针头线脑地朝我这里搬,大概是初四还是初五,家里人整理年节礼物登记造册时,也不知道这幅字是从哪堆物事里翻出来的。您知道,我这家是我妹子替我照应着,她识字不多,帐册也记得乱七八糟,明明是燕山县年前送我的两担麦子,却错记到南郑县头上。结果过罢了年我给南郑县令送麦钱,吓得人家赶紧给我送来两担上好的江南粳米……”说着长叹一口气,似乎很是为自己妹子的愚笨伤脑筋。

朱宣和常秀都是一脸的失望。就是郭表和真芗等人,也是一脸的遗憾表情。只有陆寄肚子里笑得肠子几乎都要打结,脸上却拼命做出一付恼恨模样,就是不怎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