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03)霍伦的心思(中一)(2 / 2)

陌上行 习惯呕吐 3306 字 2019-08-07

在他脑海中的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沉痛的经验和残酷的教训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它战胜了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问道:“督帅,我能不去端州么?”

这显然不是商成希望听到的答案。即便他也想到过冉涛不见得就一定肯去端州,但是眼下亲耳听到冉涛的拒绝,他还是觉得非常失望。

他摘下眼罩,重新换过药绵,再把眼罩戴上,这才说道:“既然你不情愿去,那卫署也不会勉强你。”他本来都拿定主意马上结束这次不愉快的谈话了,可话到嘴边,他又忍不住问冉涛,“能问一下你不想去端州的原因不?”他目光炯炯直视着冉涛,声音低沉地说道,“你不要用那些含混话来糊弄我!说说你的心里话一一你为什么不愿意去端州做通判?”他就不信自己会看走眼!在敦安时冉涛病得那么厉害,经常拉肚子拉得腰都直不起来,还上蹿下跳地张罗着给县里修路,怎么这才半年过去就转了性子?他怀疑,是不是葛平的差事太清闲,油水又太丰足,让这个东元七年的进士起了别样心思……

冉涛垂下眼睑避开他凌厉的目光,默想了半晌才开口说道:“大人知道,我在早些年在仕途上有过坎坷……”

“这事不用你来提醒。”商成口气很冷淡地打断他,“我看过你的履历,也调阅过你的人事卷宗,几桩纵酒狎妓的风流罪过,就把你的棱角锐气打磨掉了?看来你这个进士也不过如此。亏得霍公还替你说了不少好话一一明于事理,通晓时务,做事不避繁琐且能担当……”他撇嘴冷笑一声,不再说下去。

听着商成转述霍士其对自己的赞扬话,冉涛低下头,羞愧地说:“霍公谬赞了。其实,霍公才真正是他所说的那样人。在葛平时,霍公他……”

“霍公是什么样的人,我比你清楚。”商成再一次很不客气地打断他。

冉涛咬牙叹了口气,最后一次努力地想为自己作辩解。他说:“督帅,其实我当初被贬斥到燕山,并不是真有什么风流罪孽。我妻子在楚州,上为我尽孝父母,下替我养育儿女,我冉涛再是言辞无状做事颠倒,也断断做不出那等辜恩悖理的薄情事。我之所以不愿去端州,也是有我的苦衷……”

“不就是个刘伶台案么?”商成一哂说道,“十几年前的老案子了,谁还耐烦去翻。你踏踏实实地做事,做出点扎扎实实的业绩出来,到时候就是有没意思人想翻你的老底,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连孔圣人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难道还有谁比圣人还厉害,敢不允许别人改正错误?天底下也没这道理!”

冉涛一楞。他诧异地抬起眼皮飞快地瞄了商成一眼,马上就又低下头去。这是《左传》里的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督帅竟然弄错了。不过他马上替商成想好了理由:督帅虽然是天生的聪慧过人,既识字也懂很多道理,可毕竟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偶尔错用一次典故也很平常。他还听别人讲过好几次督帅在这上面犯的错误和闹的笑话。不过,和绝大多数的官员一样,他并不认为这点小小的瑕疵能掩盖商成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实际的情况是,很多人都认为,就是这个小毛病才让人觉得提督大人更值得尊敬和信赖。这真是教人难以理解。

但商成说的也是实情。他确实是被刘伶台案和官场上的相互倾轧伤透了心。既然督帅把决定权交给他,那在七品的端州通判和八品的葛平转运副使之间,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后者。虽然葛平寨的公务既繁重又琐碎,可人活得很轻松自在,闲暇无事时和霍士其对座小酌,听一听霍公的种种奇思怪想和高谈阔论,也是一桩难得的美事。况且在葛平他一样有用武之地。和出任端州通判比较起来,葛平转运副使才是真正的兼济天下一一燕水两岸林立的军帐营寨难道不是一种预示么?

既然冉涛还是不情愿去端州,商成也就不再做更多的劝说了。端州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那里不需要一位带着满肚皮牢骚去上任的通判。看来,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端州的孟英也只能继续一身兼三职,把知府、推官和通判三者的差事一个不漏地通通抓起来。唉,希望下回见到孟英的时候,孟胖子可别累成了孟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