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抵达钱塘县(2 / 2)

“对呀,对呀,不仅可以考秀才了,以后还能做官呢。”

“是啊,等小秀才做官了,我就能够沾上光了。”

“你沾光了,想干什么?”

“沾光了,我想要娶两个媳妇。”

“你娶两个媳妇干什么?”

“一个洗衣,一个做饭啊。”

“哈哈哈”,屋子里面顿时充满了欢乐的声音。

第二天一大早,法海就向着老农告别。说实话,老农的心里是舍不得法海离开的,但是他也找不让法海继续留下的理由。

法海拒绝了老农给自己准备的干粮,继续上路。

赶了一整天的路,脚步不停,基本上没有休息。

终于,在太阳即将落山之前,法海感到了钱塘县城。

钱塘县说是县城,但其实要比一般的县城大一些,人口更是比普通县城众多。城外的河流两边和河上的桥上,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全是人。有人在沿着河边走着,有的人干脆直接坐在河边交谈,更有十几个人在石桥两头的桥墩下面,手里支棱这鱼竿在钓鱼。

桥墩旁边还有着几个大人和顽童,大人蹲下抱住顽童的腰部,顽童挥舞着两只胖手在河水里面胡乱划动,顽童时不时“咯咯咯”的笑出声。

看来古今都是一样,小孩子都是喜欢玩水的。

石桥上面的两边,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棚子。用木材搭建起棚子的骨架,棚子的顶部是一个尖尖的顶棚,顶棚是使用剖成长片的竹子,一片一片的紧密拼接而成的。竹片干了之后不变形、不吸收水分,经得住风吹日晒雨淋,经久耐用。有条件的更是在竹棚上面刷上一层漆,不仅弥补上了一些竹片之间的细小缝隙,更是大大延长了竹片的使用寿命。

石桥上的这些棚子,一个就是一家小商店。满满当当、各式各样的商品就这堆在一个个的棚子里面。有商人坐在棚子里面吆喝的,有干脆站在石桥上揽客的,这时候的生意、经济之繁荣,可见一般。

法海一脚踏上石桥,挤进人流当中,真的密密麻麻摩肩接踵。有人站在一个棚子前面翻来覆去的挑选这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有人站在石桥上面和旁边的人不停的交谈,有人挑着瓜果沿路叫卖,有人怀抱古琴潇洒而回。人如潮水马如龙,喧喧闹闹不停歇,真是好一幅盛世之下的市井画卷。

法海顺着人潮朝钱塘县城里面走去,忽然间法海的后背被撞了一下,法海回头只见一个挑着两筐蔬菜的老农,正在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向着自己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一时走神撞到你了。”

法海也不在意,微微一笑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法海就继续跟着人潮向着县城里面走去。

走过了石桥法海总算是踏上了进城的道路,这道路还和桥对面的路不一样。桥对面的道路都是一些硬土铺就的,平时虽然也算是好走,但是一旦遇到下雨就难免会有泥水出现。

而这进城的道路则是不一样,路面上都是用一块块的条石铺就的,条石被修正的平平整整、整整齐齐,不仅美观坚固耐用,更是避免了一遇到下雨天就有泥水出现的情况。而且,即便是长年累月的被拉着重物的马车来回碾压,那也很难出现坑坑洼洼的场面。

上一次法海来到钱塘,因为心里带着急迫想要弄清楚剧情开展情况的他,也没有仔细的游览过县城,这次法海准备好好的四处观看一番。

法海走进城门口,抬头就看见钱塘两个古字被雕刻在城门洞的上面。城门洞的更上面修建这一座两层的阁楼,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美轮美奂。

钱塘县城里面茶室、赌坊、青楼一应俱全。茶室相当的普遍,沿路走来,每每走过不远的街道就能够看见一个白布做成的店招在随风飘摇,上面写着茶室二字。

这茶室也不像是客栈一样有内堂有房间,茶室就是在街道旁边搭出一块不大的区域,再摆上几张矮几,一个简易的茶室就可以开张。这茶室迎来送往的接待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走累了、口渴了就往街边的茶室一坐,休息一下喝上一口热茶,惬意。

法海也是在街道旁边随便找了一个茶室,往矮几旁一坐,就有人手里提着茶壶,另一只手里拿着碗,肩膀上搭着一块干净的抹布热情的过来问,“大师,要不要来一碗茶水。”

“来一碗。”法海言简意赅,说完之后从衣服里面摸出一个铜钱放在矮几上。

“谢谢大师”店家收起矮几上面的铜钱,麻利的把土碗摆在法海的面前,手里茶壶一举清亮的茶水一滴不漏的倒进碗里。

店家倒好茶水之后,向着法海挥一挥手示意,“大师,请慢用。”说完便转身离开,继续去招呼着下一位客人。

法海端起土碗轻啄了一口,茶香悠长,先苦后甘,不错。看来这店家是个做实在生意的人,没有拿那种劣质茶叶以次充好。

茶室和酒楼、客栈一样都是吵杂的地方,也是一个消息四散的地方。茶室里的人有的在边喝茶边拉家常,有的在谈论哪里的什么生意好做,还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说自己的儿子女儿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多么多么的难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