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荥阳保卫战(1 / 2)

 吴广和周文率领着叛军主力离开陈郡之后,一路向西进发。

叛军势如劈竹,很快攻陷了颍川郡,郡守和郡尉全部殉国。

叛军的声势也日益壮大,士兵加上裹挟的流民,总人数已经不下五十万了。

过了颍川郡,就是三川郡了,这里是韩国故地,距离关中很近了。

这时候,吴广和周文决定兵分两路。

主力由周文率领,经洛阳,一路向西,直取关中。

他的战略目标是要在秦军主力出关之前,把他们挡在函谷关内。

如果战局顺利的话,就攻破函谷,进军咸阳。

这支军队的成败,决定了以后战局的走向。

吴广则率偏师向着荥阳进发。

李斯的儿子李由为三川郡的郡守,目前就在荥阳布防。

一场战争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关键的地方,能够决定战局的成败。

荥阳就是这样的地方,自从战国时期魏惠王修建了鸿沟之后,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了。

鸿沟,引黄河水为源,下东南入颍河,再通淮河,是中国最早的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这条运河都十分重要,它也是之后的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陈县的战乱愈演愈烈,李由敏锐的意识到了荥阳的重要性。

他将三川郡几乎全部兵力都带荥阳,哪怕洛阳丢了,他也要守住荥阳。

荥阳旧为韩国城邑,秦拔荥阳之后,在此设置了荥阳县。

荥阳东北有敖山,敖山上有城,大秦置仓于其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敖仓。

敖仓之粟,不可计数,可以养活百万大军。

守住了荥阳,也就守住了敖仓,守住了鸿沟。

秦军完全可以以此为根基,向东剿灭叛军。

一旦这个地方丧失,叛军势必如虎添翼,有人有钱又有粮,在想剿灭,难度就太大了。

之前由于李斯矫诏立胡亥为皇帝,李家——这个在大秦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家族,已经逐渐远离了大秦政坛的中心。

由于李由劝说李斯有功,扶苏也看在自己妹妹,也就是李由的妻子的面子上,没有杀了李斯。

但目前的李斯,已经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丞相,成为了被圈禁在上蔡小城的一个罪民了。

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仕途的终结,无异于生命的结束。

李斯返回上蔡之后,躬耕陇亩,读书写字,丝毫没有任何怨言,反而积极称颂扶苏的功德。

这些言论全部被锦衣记录下来,禀告给了扶苏。

李斯是个聪明人,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但他的儿子李由还在朝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