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这仇我记下了(1 / 2)

 杨熊校尉和赵贲校尉两个人化身阴阳师,大声的交谈着,仿佛生怕周勃、曹参、陈平、夏侯婴等人听不到似的。

话里话外不离什么“小人得志”,什么“废物当道”,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之类的话,每句话都意有所指。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赤裸裸的明示,就差指着周勃、曹参、陈平、夏侯婴等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了。

两个人夹枪带棒的一顿编排,身后四个人听在耳朵里,心境确实截然不同的。

周勃出身贫寒,性情敦厚,是扶苏皇帝御封的“大秦第一老实人”。

对于杨赵二人的的嘲讽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属于那种能力强、肚量大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成语就是从周勃这里来的。

周勃不但能忍受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甚至能够唾面自干,还能反手给对方送上一杯热茶,真是老实憨厚的勃勃。

顺便插一嘴,这个时代茶叶和瓷器已经被扶苏发明出来了,正准备大肆生产,以便日后出口创汇呢。

夏侯婴是扶苏御封的“大秦第一正人君子”,做人做事最讲究。

他的人品没的说。之前有一次刘季打伤了夏侯婴,被人告到了官府,官府要追究刘季的伤人之罪。

夏侯婴为了保护刘季,一口咬定不是刘季打伤的自己。“我自己摔的不行吗?”

“你自己能摔成这样?你再摔一个看看!”

主审的官吏当然不信,一气之下,竟然对受害者施加刑罚,“掠笞数百”,打了夏侯婴几百下,但夏侯婴就是一口咬定身上的伤不是刘季打的,刘季因此逃脱了刑罚。

如今,夏侯婴听着杨熊和赵贲的嘲讽,丝毫不生气,甚至还有些认同。

虽然军功爵制只是大秦臣民爵位晋升体系的一部分,其施行远没有后世想象的那么严格,作用远没有历史爱好者想象的那么深远,但这毕竟是一项比较公正的制度,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的渠道。

在夏侯婴看来,有功者升迁,有过者责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自己这群人无功而得到了扶苏皇帝的重任,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他在心里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努力建功,证明自己,也证明扶苏皇帝的知人之明。

曹参是扶苏御封的“虎痴”,作战最为勇敢,不怕死,真敢玩命。

对于杨熊和赵贲的嘲讽,他更多的是不屑。他认为,这两小儿不过仗着出身好才占据高位罢了。

很多人都意识不到,他们能够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有个好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