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生子当如周亚夫(1 / 2)

 既然打定了主意,扶苏马上开始提笔抄写。

一部《劝学章》,煌煌五千言。

渐渐地扶苏的手臂开始酸麻了,后来整个人都开始不好了。

他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了,脑子晕晕乎乎的,像是腾云驾雾一般。

就像是“每周杯”决赛上的内马尔——飞在了半空中。

写字还真是个体力活啊!

本来扶苏的字是十分丑陋的,也不会写毛笔字。

但夺舍之后,他发现从细小养在深宫中的扶苏写了一手好字。

于是,他大叫一声,“拿来吧你!”

于是,扶苏从扶苏那里学会了写字。

在大约用去了七个棺材用量的梓木之后,《劝学章》终于全部抄写完成了。

周勃走上来观瞧,发现扶苏所写的字体,完全不同于目前大秦流行的小篆和隶书,而是一种新鲜的字体。

扶苏解释道,这是他专为了印刷而创造的新字体。

这种字体正正方方,横笔细,竖笔粗,方便印刷,具有极强的美感。

周勃一脸崇拜。

大秦咸阳扶苏,nb666!

后来,有人提议将这种字体名为扶苏体,被扶苏坚决的拒绝了。

据扶苏所知,拥有自己专属字体的皇帝,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

他还是不要和住在地窝子里的上帝元子、神霄帝君抢风头了。

最后,他将这种字体定名为“秦体字”。

秦体字、篆书、隶书和后世出现的楷体并称为大秦四大字体,扶苏也因为因此成为了大秦书法史上的杰出书法家。

扶苏亲自执笔书写的《劝学章》也称为天下第七书法。

不过后世普遍认为如果扶苏不是皇帝的话,天下第七书法其实叫做天下第七千万书法比较合适。

……

雕版书写完成之后,下一步就需要进行雕刻了。

这一步是个技术活,本来准备了专业的人来做。

既然周勃当过木匠,扶苏让周勃先来试试。

他坐在旁边,吃着冰糖葫芦,看到周勃运刀如飞,很快一个个字体就全部凸显了出来,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好木匠!”

如果让周勃一个人雕刻,真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

于是大秦七十人的博士团悉数参与其中,他们都是文化人,搞点小篆刻还不是手到擒来。

雕版完成之后,就是刷墨印刷了,这是个力气活。

这一步主要是由扶苏身边聪明伶俐的小黄门们负责。

印刷完成,纸张晾干之后,被小心翼翼的装订在了一起。

雕版则被清洗干净,统一保管存放,以备日后再次使用。

后来民间还有人改良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不过因为活字印刷术不太实用,最终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第一次雕版印书,扶苏一口气印了三万本《劝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