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讲,鱼不智当时对贾诩的进言颇感意外,这货不是习惯划水吗?刚表态效忠就把矛头直指深受领主信任的徐庶,貌似不太符合这厮的脾性,谁能想象得到他居然如此敢言?贾诩这番进言是从领地利益出发,单是这立场转变,就让鱼不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不愧是极端的自保主义者,刚正式效忠,马上试图将领地权力结构隐患排除,于公好,于私也安心……
鱼不智当时并未接受贾诩的建议。
从权谋角度看,贾诩的担忧不无道理,但鱼不智并不认为需要改变。
首先,鱼不智信任徐庶其次,他对自身地位有着充分认识,逐鹿领的高满意度不是凭空得来的,不客气地讲,就算徐庶怀有不臣之心,逐鹿人也不可能追随他作乱第三,这是游戏,忠诚度直观可见,况且鱼不智是领主玩家,逐鹿人反对鱼不智等同于颠覆势力,势力都被颠覆了,逐鹿领自然不复存在,逐鹿人会这么想不开?如果逐鹿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不准真有人不惜玉石俱焚推翻暴君,但逐鹿领明显不是这情形。
npc不熟悉玩家的特权不足为奇,反正鱼不智对贾诩的建议并不上心,出于礼貌敷衍了几句。贾诩这样的人,察颜观色技能满级,提建议是本分,见领主没兴趣,他也不会破颜直谏,自然而然地转向别的话题,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鱼不智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现在才发现低估了贾诩对此事的坚持。
贾诩临走前拿出一封信,请鱼不智带给徐庶,说是他整理的羌人情报,以及凉州军对付羌人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对领地守住高原飞地有所帮助。
鱼不智不疑有他,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
如今想来,那封信多半有问题!
信中有没有羌人情报难说,但明示或暗示徐庶全盘掌控领地军权不妥的内容肯定有。鱼不智深恨自己当初没有亲自过目,贾诩压根就没有密封,贾诩显然对鱼不智的性情有相当了解,料定他看信件内容的机率接近为零。其实即便鱼不智看过,也未必能发现端倪,贾诩和徐庶都是智慧通天之辈,不需要讲得很透彻,只需在信中稍稍提一下,徐庶自己就能咂摸出味道来。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贾诩把握人心的能力有多强。
再想深一点,贾诩的信是在见鱼不智之前就准备好,而且那时他还准备试探鱼不智,试探满意后正式认主,贾诩才可能改变划水习惯提出建言。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贾诩提前预料那么多事情,做出那么多准备,其谋算之深远,心思之慎密,事后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很明显,徐庶接受了贾诩的意见。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徐庶有着一腔热血,却也欠缺一些经验,尤其没经历过权谋斗争。领主以国士待之,付以重托,慨然受之精忠以报,在徐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主臣相知相重足矣,何须顾忌其他?但贾诩对权谋的认知是有道理的,徐庶意识到这一点后,自然会立刻作出调整。
不愧是贾诩,不出言则已,出言必中。
鱼不智暗自叹息。
事已至此,他只能面对现实,不负贾诩一片苦心,不负徐庶满腔赤诚。
“元直。”
“在。”
“叔至之过,依军法当如何?”
“视后果,杖二十至五十。”
鱼不智沉吟片刻,道:“私放王平外出其过难恕,其情可原,又是初犯,我看二十军棍足矣。但目前羌人之患未除,正是用人之际,这二十军棍权且寄下,待事态平息再打也不迟,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点头:“主公明断。”
鱼不智是真不愿罚陈到,可军法无情,不罚说不过去,于是借口用人之际拖延,这边能打的正规军就白毦,随便立点功劳,将功折罪名正言顺,既明正了军法,又保护了爱将,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有人不愿钻这空子。
“犯错自当领罚,二十军棍不至于误事,无需寄下,属下这便去领了。”陈到平静道,说罢昂然起身离去,不一会,外面传来啪啪杖击声。
鱼不智哭笑不得。
陈到确实够爷们,不愧是公认的军中楷模!
但是,要不要这么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