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百丈清规、佛心常驻(2 / 2)

要说和一年前的裴文德相比,如今的裴文德或许唯一改变的,就是戒掉了吃荤腥、打牙祭的习惯。

“师兄的确是受戒出家了,这点有度牒为证。”

度牒是官方发给僧侣的一个证明,只有手持度蝶的才是真正的和尚,不然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僧侣。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猛然抖动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鱼竿,阿月无语的瞪了一眼还在装傻的张楚生。

“度牒这东西,你要多少我能给你弄来多少……”

“我问的是,老师自己真的想出家当和尚吗?”

虽然灵祐禅师从没在同庆寺执行过戒律法条,但他的确确师承怀海禅师,是百丈清规的坚定践行者。

如果裴文德真的受戒为僧,肯定不会违背怀海禅师制定的清规的。

“清规在于心,而非受于行。”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看着一脸懵逼的阿月,张楚生只得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解释道。

“怀海师祖制定清规的目的在于规范寺庙规矩,强调国家法度,约束僧侣行为。”

“往大了说,是不想寺庙被乡绅豪贵当做藏污纳垢之地,进而被帝王百官厌弃,彻底绝了释家一脉。”

“往小了说,是导人向善、提升僧侣的自我价值,让天下佛寺成为真正的佛法圣地。”

不管是怀海禅师提倡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亦或是“丛林二十要则”想要表达的真意,其目的都在于约束寺庙僧众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慈悲济世的目标。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裴文德需要那些“外化的行为”来证明自己吗?

“师兄早已得到师祖真传,既有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之心,出不出家只是一个形式罢了。”

看着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的阿月,张楚生又继续说道。

“师兄曾经跟我讲过,一个名为‘道济’的高僧的故事……”

“据说这位高僧疯疯癫癫、吃酒喝肉,视寻常法度于无物、行事出人意表,可他却是真正心怀众生、慈悲救世之人。”

“与之相比,那些平日里吃斋念佛,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便面目狰狞之辈,就算出家了一辈子,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罢了。”

“以我师兄如今的境界,根本不需要用出家来证明自己,佛已在他心中常驻。”

—推荐票—/—月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