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夏日(1 / 2)

猎明 青铜人头 0 字 2021-09-20

 期盼已久的粮食终于从扬州运回来了。</p>

一共有一万石粮食,随船前来粮商回高原说,扬州那边还在加紧收购去年的余粮,眼看着新米就要上市,再不卖就卖不出这么好的价钱。后面大概还有二十万石粮食。</p>

有了这批粮食,困饶高原的饥荒总算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些粮食足够所有人吃上十天。这还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粮船。</p>

</p>

高原也不要粮商还贷,让他们将就那笔钱运转。虽然贷款是无息,商业税还是要收的。标准按照明朝的统一标准,三十税一。再高,商人们就要开始闹了。随着物资的流通,这个笔看起来不打眼的商业税很快就能变成一笔巨款。</p>

有了粮食,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终于变成了可能。前一段时间,因为营养不良,很多大运动量的军训科目也不敢上。现在高原军所有士兵每天半斤羊奶,一斤粮食,每十天吃一次肉。</p>

这些人都是饿狠了的,大米白面羊奶一催,立即长出肉来,再调养个两个月,应该才能成其为正真的壮士。</p>

同粮船一同前来的还有送布匹和棉花的布商,有送铜铁矿石的铁商,有送猪牛羊的地主。甚至有人划着乌棚船过来,除船上带了两百只锄头外,船后还跟着五千只鸭子。船主就这么一边划船一边放鸭子,历时半个月,活生生将这一大群移动的肉食从浙江送到河南来了。也不用喂它们,只要跟着粮船就有得吃。</p>

高原没预料到江南商人居然有这么大势力,能够调动如此多的物质资进河南。据他所知,从扬州到开封有千里之遥,不要说路上关卡重重,短时间能够调动这么多船只,这么多物资,这么多人手也够让人震撼的了。站在河边看过去,高原心中震撼,“永远不要小看商人的力量,即便关山阻隔,山水迢迢,资本自己会找到出路。”</p>

荀宗文点头。</p>

黄镇很奇怪的问,“将军,这扬州的官吏难道是瞎子,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送河南来的吗?这可是资敌呀!”</p>

荀宗文道:“靠漕运吃饭的河工有百万之众,加上家属,千万都不止。还有众多商人、农户。换成你黄镇,敢阻拦吗?”</p>

黄镇默然不语。</p>

明朝的商人虽然身份不高,活动能量却是不小,很多大商人同官府都有勾结,特别是丝绸商和盐商。不但如此,商人又十分抱团,动辄采取暴力手段同官府对抗。到南明时,江南商人甚至出资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p>

阳光下,满河都是白色的风帆。船夫们的大声地喊着号子,“诶----哎----”</p>

岸上,全陈留的百姓都欢呼起来。</p>

粮食除留一部分在军队后,其余部分很快地分配到百姓手中。一时间,全开封地区的百姓家里都供上了高原的长生牌位,没有高原的粮食,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饿死人是肯定的。可以说,就在这一刹那,高原变成了所有人的救命恩人。</p>

****** ******* ****** *******</p>

很快到了三伏天,热得难受。太阳刚猛热烈,将诺大的陈留城晒得像一口大锅。高原本住在陈留县衙,作为整个开封地区的行政中心,统辖着三县一府的高原官邸非常破旧。虽然占地三十亩,但房子却没几间。院子里也没有树,几丛桂花树也十分矮小,被太阳晒得焉头焉脑,叶子上全是黄色灰尘。</p>

花木如此,人亦如此。</p>

整个衙门的人都热得难受,高原早热得亮起了光膀子,却不甚顶事 。晚上睡觉的时候简直不敢上床,直接躺在冰凉的石板地上。即便如此,到早晨起床时,地上还是有一个清晰的人形水迹。</p>

当然,他也只敢在自己的书斋里光着,出房门还得老老实实地穿好衣服,否则被荀宗文看见便是一通劝戒,什么“心静自然凉”,什么“为人君者当有人君的体统”,听得高原心中羞愧。他不禁有些好奇,这个荀宗文大热天的还一身长衫,脑袋上的帽子戴得一丝不苟,脚上还蹬着一双厚底布鞋。在案前坐上一整天居然连汗水都不流一滴,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