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体制改革!(2 / 2)

待苏沫儿离去。李愔联系了李冉,这四年李冉的重心都是在索马里,现在索马里发展的速度快的惊人,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很多人相信加以达罗就是下一个迪拜,而这四年也同样让李愔看清一个事实,这些智能人机器人在管理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古至今,政治体制的改变都是和百姓素质的改变是息息相关的,在一个连民主是什么的国家你不可能推行民主。因为那样带来只有灾难,现在中东的乱局和非洲的战乱已经证明了这点,在大唐也一样,百姓的素质还没有提高到适应先进政治体制的程度,特别是这些官员,他们思想守旧死板,无法承受先进政体带来的改变。

而唯一改变的方式就是给他们灌输知识,提高国民素质,而在他们的素质还没有达到可以理性治国的时候,李愔决定把国家交给了智能人管理,而这一个这些年里李愔一直在埋设暗棋,几乎每个朝廷重臣的身侧都有一个智能人副官,现在改让这些智能人取代他们了,让他作为副官了,这样一来,智能人就能够遏制住这些人不断膨胀的权利。

当然,李愔也考虑做让智能人全部取代官员,但是他发现有些不合适,毕竟每年进入朝廷是很多学员追求的,如果断了他们的当官的路肯定会造成一些影响,所以李愔只是把管理体制翻了过来,让智能人作为主体管理这个国家,而大唐人站在辅助的位置上,当他们能够理性治国的时候,李愔自然会进行政体的改革,到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体制,高素质的国民素质都能够支撑这种新型的政体,也不会乱子。

得到李愔的消息,李冉当天就抵达了长安,在大明宫的寝殿中,李愔和李冉会了面,殿下,你准备让我们的人取代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吗

嗯,没错,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慢慢进行,而不是一下子把官员全部换掉。李愔思索道。

李冉道:这倒是对的,否则一定会引起不安和慌乱的,殿下只需要慢慢找借口把这些官员替换下来的就行了。

这个就交给我了,你让他们准备妥当就行了,还有再准备一个人把影卫也接手了吧。李愔忽然说道,现在苏沫儿的身份已经是嫔妃了,再继续掌管影卫是真的不合适了。

嗯,就交给李蕊吧,她是殿下的管家,很懂得殿下的心思。李冉道。

李愔闻言点了点头,当一个皇帝很不容易,正如李世民说的那样,他不能让任何人威胁到他的统治,也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一个官员,他现在有智能人这样完美的条件当然要利用起来,让他们成为自己牵制朝廷力量的左右手,而当他百年以后,他相信大唐的百姓素质一定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甚至会超越现代,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安心地把国家交给了这些本土的唐人了。

商议了这件事,李冉召集了在大唐任职的智能人给他们下达了命令,而李愔也开始着手更换官员,这第一个人当然是不安份的上官仪,接着就是益州的管思兴,李愔接连将他们为副职,让他们原来的副手顶替了他们的位置,一时间,官员们个个人人自危,因为谁都明白上官仪和管思兴是李愔最信任的两个臣子,对这两个人李愔都能如此处置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皇上,老臣知错了,是老臣一时糊涂突然遭遇解职,上官仪如同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思虑过后,他立刻向李愔坦白了所有的事情。

李愔安坐在椅子上,面对胡子花白了一半的上官仪道:朕明白你这些年的辛苦,只是朕不能为了个人私情而罔顾国家,日后你要尽心辅佐你的主官,不可再有其他非分之想。

是,殿下。上官仪擦了一把眼泪,他也不奢求什么了,以他的罪名,李愔把他砍了脑袋也不能说什么,还让他当个尚书左仆射已经不错了。

李愔点了点头,回去之后配合尚书令的改革,我们大唐如今和罗安国越来越相近了,这有些先进的管理制度要借鉴的也应当借鉴一下。

上官仪又点了点头,对李愔道:是,殿下,不过老臣还想为管思兴求个情,是老臣拖累了他,请殿下不要治罪与他,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合格的益州刺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