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成都王(2 / 2)

李世民扫了一眼附和的朝臣道:那朕倒是要问问,如果六皇子如果不愿意献出这些技艺呢毕竟这罗安国到现在只和六皇子做生意,他手中掌握了多少技艺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许这里面记载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所以朕才把十个州全部交给他,愔儿对自己的封地他定然是会尽心竭力,不会藏私的。李世民拿出李愔献出的册子在手中晃了晃,立刻引来众多贪婪的目光。

这个张亮瞥了眼李泰,李泰对他点了点头,张亮道:陛下可以派遣钦差到益州,再让蜀王妃回到长安为质,到那时只要益州有新技艺出现便让蜀王交出,那时他不敢不从。

混账李恪闻言大怒:张亮你是何居心以蜀王妃为质我是李愔的哥哥,你怎么不拿我为质。

接着李愔出列傲视群臣道:父皇,这天下是李氏江山,父皇早年废去分封制不分封皇子,本是为了天下安定,避免诸侯纷乱,本也无错,如今为了富国强民将蜀地封于李愔,不是为私,而是为公,也是无错,儿臣赞成父皇的决定

张亮刚才的话说出,不只是李恪愠怒,崔绍也是怒极,他出列道:陛下,六皇子蒙受不白之冤被贬斥益州不说,这在益州刚刚有了一番作为,便有些居心叵测之人看不得六皇子立下了功劳,一心想夺得六皇子手中的技艺,为的却是一己之私,正如三皇子所言,陛下为公,而有人却是为私心,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赞赏地点了点头,他刚才对群臣并没有全部说实话,他一来是为了让蜀地在李愔的治理下富足起来,二来则是在益州留下一条血脉防备这些门阀士族,若是某天他们心存异心对李氏皇族不利的时候,也要考虑身处益州的李愔。

崔侍中此言差矣,张大夫的计策是有些不妥,但是这些技艺在李愔手里倒是不如众人皆都知晓,这样才有利大唐,不是吗房玄龄缓声说道。

房阁老还没明白陛下的意思,这技艺在六皇子手中,交出多少是六皇子说了算,难道派遣钦差就能让六皇子交出来了再说让蜀王妃到长安为质,这对于六皇子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他恐怕不但不会再交出手中的技艺,还会憎恶朝廷,到时候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不好说了。说话的是岑文本。

臣也以为张大夫的话不妥,为了一些奇技淫巧这样威逼六皇子,这岂不是让六皇子寒心,让天下人耻笑,只是臣还是不敢苟同陛下打破分封制。魏征听了几方辩论,驳斥了张亮的话又泼了李世民一头冷水。

李世民一直观察着众臣的表情,张亮的话说出后很多来自门阀士族的官员露出赞扬之色,对张亮的说法极为赞同,李世民自然明白他们打得都是什么主意,他心中顿时升起阵阵寒意,今天他们能这样对待李愔,改日他们说不定就能这样对待其他的皇子,甚至这样对待他,这让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这时候长孙无忌出列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来听听李世民一喜,心道还是长孙无忌最得他的心意。

长孙无忌沉思了一会儿道:众臣担心的无非六皇子会变成诸侯王,但是诸位切莫忘了,西汉时诸侯王的封地是可以世袭的,而且在封地上可以私自铸钱,随意征收赋税,不受朝廷管理,形同一国。

顿了顿,他又道:对于封蜀地十州,臣以为其一,不可世袭,李愔死后复归朝廷,其二,蜀地赋税制度不变,所交赋税仍按旧制上缴朝廷,其三,不可私自铸钱,其四,则是让李愔承担戍边责任,只要做到这四点,臣相信众臣不会再有异议。长孙无忌心知李世民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人再劝也没有用,毕竟李世民是皇上,朝臣的话他可听可不听,而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禁止铸钱和赋税则是控制了李愔的钱,而戍边则是把李愔的军队控制在了蜀地上,李愔一旦战死,蜀地就又回到了朝廷。

长孙无忌的话一说出,众臣又是一阵议论之声,不少人暗道还是长孙无忌老辣,蜀地西邻吐蕃,这个是和唐朝并存的超级大国,就是李世民也是存心忌惮,如今把这个担子扔在了李愔身上,那么关陇集团就少了一件麻烦事,不用自己的子弟再上战场拼命。

这李世民犹豫了,前面三件事朕都可以应允,但让李愔承担戍边之责,这也太为难他了吧。

长孙无忌道:不这样不足让众臣心服,还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否则臣等宁死不从卢进带头跪了下来,很快李承乾,李泰一众人全都跪了下来,只有李恪,崔绍的人还站着。

程咬金,吕尚,萧瑀左右为难,两边都不想得罪,最后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望着跪了一地的大臣,怒极而笑,道:好,朕答应你这四条件,但是戍边乃是藩王之责,那么从今日起,蜀地更名成都府,改封李愔成都王,封地益绵茂嘉松雅遂梓邛巂十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