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国有位皇子(1 / 2)

唐圣 鱼刀 0 字 2021-09-11

 唐国的秋天比任何地方都要来的早,比以往的岁月要更伤感,带着很多愁绪,如同那位皇子的心情。</p>

唐青在这座深黑色的宫殿中住了十六年,他打小身体就不好,很是虚寒,经不得风吹,是从娘胎里落下的病根。</p>

他每天除了吃药,便是在屋子里躲避风邪,虽是唐国的皇子,却没有多余的幸福可言。</p>

可能最快乐的事,便是读书。</p>

唐青喜欢读书,缘于心性,更像是一种天份。</p>

一岁识字,两岁读诗,三岁挥毫,四岁之后,他便不再需要老师。</p>

唐国编纂国史的老先生曾经无意间看到了唐青四岁时写的一幅字后,偷偷惋惜了一句:“文曲仙人,奈何奈何...”</p>

这声惋惜传到唐帝耳中,像一声警钟长鸣,更多的,则是叹息。</p>

这位千古一帝,从很多年前便扬名天下,声势渐起,直至封疆拜国,打下大唐国都,唐帝的声望几乎已至巅峰。</p>

无论权势或者武功,他都做到了第一。</p>

奈何世人常有遗憾,他也不例外。</p>

唐帝的遗憾,便是自己的子嗣传承。</p>

这些年来,后宫三千妃,为他生下了公主百千个,却没有一位皇子,说不上欢喜与否,终究都是自己的骨肉,只是难免有些唏嘘,当是造化弄人。</p>

直到十六年前,皇后为他生下了唐青。</p>

唐国终于有了位皇子,奈何却是个病种。</p>

唐国大祭司曾有批语:唐青的命,很不好,需要造化。</p>

这一场造化,让唐国的子民等了十六年,皇子的身体仍不曾好转,虚弱易病,受不得风吹。</p>

以为天幸,不想仍是遗憾。</p>

唐帝曾在某个长夜饮酒,醉卧在皇城墙头,想起这桩憾事,忍不住情怀澎湃,竟卧塌了半边墙头。</p>

从那过后,唐帝突然戒掉了酒,也戒掉了再生一个皇子的念想。</p>

很是莫名。</p>

关于唐青,四岁之后他便没再去看一眼。</p>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p>

这样的遗憾,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六年,或许还将持续更多年,但是已经没人去在乎了。</p>

唐帝的修为,已至圣人境界,几乎不死不灭,只要他愿意,就算唐国的人都死光了,他也能活的好好的。</p>

所以关于传承,或许可有可无。</p>

因为这个唐国,仅凭他一人,便可千秋万载。</p>

遗憾的,只是父子人伦,无法像寻常人家一般顺心。</p>

唐青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并不深,甚至已经忘记了他的容貌。</p>

只是偶尔会想起,很小的时候,有个身穿深黑色龙袍的高大身影走进自己的房间,给他带来很多唐国民间的有趣典籍。</p>

那些日子很快乐,因为有父亲陪着。</p>

那样的日子也很短暂。</p>

四岁之后,那个高大身影便再没有来,只是仍然有人带书给他看。</p>

那个人是一位书生。</p>

身着青衫,同样高大,脸上带着晦涩笑意,腰间始终竖着一本古籍。</p>

在唐青的记忆中,那位书生似乎从来都没有衰老过。</p>

从四岁那年见到他,一直到现在,整整十二年间,书生的青衫不曾换过,却始终干净;腰间的古籍没有合上过,始终定格在某一页;就连眼角的笑意,脸上的韵色,都是那般唯一,</p>

好似永恒。</p>

岁月没有在书生身上留下痕迹,他还是那个模样,一如十二年前。</p>

唐青曾经喊书生为老师,因为他觉得书生很厉害,像是读遍了天下的书,知晓天下事。</p>

书生却只愿听唐青喊一声先生,老师的名号,他自觉当不起,却没有给出理由。</p>

唐青和先生,皇子和书生,便在唐国的深黑色宫殿之中,相伴了十二年。</p>

一起读书。</p>

今夜风起,深秋的暮色微凉如水,很是有些寒意。</p>

皇子宫殿的窗门早已关闭,丫鬟们也早已退下,只在宽敞杂乱,堆满各式书籍的书房中给唐青留下了几盏烛火,照亮了书前的两个人影。</p>

这个时间,是唐青读书的时候,十六年来,早已成了一种习惯,没人愿意去打扰。</p>

书生站在唐青身边,拿起竖在腰间的那本古籍,认真观览,很是虔诚。</p>

他的视线始终定格在那一页,仿佛看到了永恒。</p>

屋子里很静,读书像是成了某种仪式,有些压抑,却又温馨。</p>

不知过了多久,唐青翻完了最后一页,合上手中的书,丢在了杂乱的书堆间,他抬起头,面容很清秀,带着几分病态,倒更像一个女娃娃,有些楚楚可怜。</p>

唐青看向书生,恭敬说道:“先生,我看完了。”</p>

书生的视线很快从古籍上移开,眼角的微微笑意不曾间断,他将古籍放回腰间,细心摆好,含笑道:“今夜到此为止,明日我再来。”</p>

唐青沉默着没有回应,很是反常。</p>

书生望向他,有些不解。</p>

但很快,他眼角的笑意开的更盛,因为唐青的目光,转到了自己的腰间,那本古籍正翻开着,像一种蛊惑。</p>

“我想看先生的那本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