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自作自受(1 / 2)

 都不用作细想,孙途便已很容易就捕捉到了高俅的图谋,今日这场君臣奏对很可能就是冲着自己而来啊,为的正是把自己在江南的兵马家底全给调往北方战场!

数万忠于孙途的数万大军一直留在江南却又不在朝廷的掌控中,对高俅来说还只是让他难报杀子之仇,可对赵佶,对那些朝中权臣们来说,那就是一枚不定时的炸弹了,是谁也无法真正放心的存在,必须想法将之调走。

要知道在这一年时间里,朝廷方面可没少花心思和手段,试图往江南官场和军队里掺沙子,分化离间之计更是用了许多。但收效却是甚微,孙途早在领旨从江南来到京城前,就已将那里视作自己的保障所在,自然也就做好了各手准备,应付朝廷的诸般手段。

再加上那里还有童沐董平等无论能力还是忠诚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之人掌控一切,就更使朝廷方面无机可趁了。哪怕他们真派了官员去往江南,也被当场架空,手中压根连半点实权都没有。可以说,如今的江南早成铁板一块,几乎都能独立于朝廷之外,只听孙途一人之号令行事了。

当这些失败的消息不断传回东京,无论赵佶还是蔡京,亦或是其他朝臣都对那里深怀戒备,也想着能有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掉这一威胁。而他们也很清楚,那数万精兵所以敢这么做,就在于他们身处江南鱼米富庶之地,军粮军饷压根就不用指望朝廷,这让他们的胆子更大,从无顾虑。

所以把他们从江南调走便是处理他们的关键一步,而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最合适的借口,调江南兵马北上抗辽!

这几万忠于孙途的大军一旦真大了北边战场之上,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要知道那里现在可囤聚了近三十万大军呢,数万人放到其中压根连水花都不怎么起。何况北边边军正是大宋官军精锐所在,哪怕他们真有什么异动也能及时扑灭,不至于像在江南那里似的一旦叛变,连收拾他们的兵马都找不出来。

当然,在高俅等人看来,更关键的是,这还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妙计。只要江南兵马到了北边,那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了。到时只要略施小计,就能把这几万人直接送到辽军的刀口上去,借刀杀人,一劳永逸!

在此期间,若孙途也战死在前线当然不错,而要是他在损兵折将之后还能活着回来就更好了。那时的他再无任何倚仗,高俅他们再想要杀他,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到了那时连罪名都是现成的,光是一个败军之将的说法,就足以掩盖其以往的所有功绩,灭他满门都足够了。

这便是大宋朝中文武官员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了。文官哪怕犯下再大的错误也能保全身家官位,最差也就被贬官远方。但武将,则不能犯错,不然一旦被人抓住,多年努力便将付诸流水,顷刻而消……

当然孙途在这时候也能选择拒绝,这或许是最能保证其安全,也是最让殿内君臣感到头疼的做法了。只是这么一来的后遗症也必然极其严重。到时都不用高俅等人刻意损贬,光是一个贪生怕死,不救边关的骂名就足以毁掉孙途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

而这一切对江南的军心士气的打击也必然极大,等到他日朝廷能腾出手来,也就能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了。

所以说,高俅这一计着实高明,这已不算阴谋而是阳谋,是哪怕孙途已看穿其险恶用心,照样无法化解,只能遂其心意的堂堂阳谋!

想明白这一切,便让孙途的心猛然又是一沉,再看向殿内这些人时,目光就显得有些阴沉了。片刻后,他才施礼回道:“陛下既已下旨,臣岂敢不遵。只是江南离着北边可足有数千里之遥,纵然现在下旨调兵,没个半年怕也难以抵达边关,臣只怕远水难救近渴啊。”

他说的也是事实存在的问题。大军开拔,又是数千里的征程,哪怕放在千年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大宋朝来说,更是一场浩大的工程。要知道为了开启这一场北伐,大宋可是足足准备了四五年时间啊,光是兵马调动,后勤补给方面的安排,就是一个足够让无数人头疼的艰巨问题。

“越侯不必担心去了之后无功可立,在我看来,此番北伐入辽还有的打呢。白沟河一战取胜,我军也需要休养数月,再北上攻打幽州等重城,又是旷日持久的战事。只要江南兵马能在半年内赶到,便能参与到接下来的大战中去。”早有官员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赶紧就帮着解答道。

高俅又在一旁冷声道:“越侯,你若是急着为国征战,也可先一步出发。听说那虎贲军已被你练成一支禁军精锐,如今正好让陛下见识一下他们的厉害。”

“不错不错,光是像之前那样剿匪算什么禁军精锐,能到北边杀敌破辽才真叫人佩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