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章 涿鹿(1 / 2)

 冰夷的神色颇为复杂。</p>

涿鹿之劫,玄帝是亦是祸首。而玄帝曾是祂的道侣,是洞庭君与钱塘君的父亲。</p>

常昆想了想,道:“玄帝开辟魔道,以魔制魔的立意倒也高远,可毕竟有些不切实际。越是走的高,越是接近祂,早晚成为祂的一部分。”</p>

应当说,没有谁比常昆更了解祂了。</p>

现如今,常昆能知道都知道,尤其是明悟己身。对祂的了解,恐怕连天帝都要排在常昆的后面。</p>

回想当初在叙命纪时,观察那些魔道修士,还曾感叹于玄帝的智慧,惊奇于他的以魔制魔的理念。现在知道玄帝这理念制的是谁,便知是镜花水月。</p>

这是一条死路。</p>

祂的存在,是一种无法形容的,近乎于大道的高于一切可以名状的存在的存在。就如同道德经所言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

无法强行冠以某个称谓。</p>

但无疑,祂的本质来讲,无论是祂本来的自身,还是后来走上这条路的每一个人。就算玄帝完成了那不可能完成的以魔制魔的理念,取代了祂,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玄帝变成了祂——</p>

——也就是说,玄帝将取代祂,完成祂未竟的事业。</p>

——玄帝会成为这个高于一切的不可名状的存在的一部分,并遵循这个存在,去完成祂要完成的事。变成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祂。</p>

当然,前提是以魔制魔,能走到那一步。</p>

实际上,无法走到那一步,接近祂,就会融入祂。</p>

却问:“按说以天帝的智慧,当知玄帝之患。为何没早做提备?还把他立在高位?”</p>

冰夷闻言,轻叹道:“无论是天帝,还是青帝、娲皇,祂们都知道玄的隐患。但正因如此,才使他立于高位。”</p>

“当初我是反对的。我倒不曾看的多远,当时并未想到这一茬。”</p>

“我只是...他当初执意要我二子与邪物厮杀,我恨他。不愿看他得意。”</p>

“后来青帝来找我,与我说了通透。”冰夷道:“青帝谓我曰:玄身有大患,当置之于眼前,一旦有变,可及时镇压。”</p>

又道:“青帝还说:玄有大功,不可不赏。若不赏,便是不明。如此,也是一石二鸟。若玄的隐患不发,便正是赏功;若发了隐患,在眼皮子底下,便于及时处理。”</p>

常昆恍然大悟。</p>

也是。青帝、娲皇何等智慧?眼光深远,看的比谁都清楚。自然是有提备的。</p>

玄帝既有隐患,的确,以其修行的境界,若放之下野,转身一藏起来,暗暗搅风搅雨,无疑会搞出莫大难以收拾的乱子。</p>

倒不如放在眼前,时刻看着。一旦有异,便可及时镇压,不使流毒。</p>

“自叙命以后,历经多位人王,到黄帝,这其间,玄身上的隐患数次爆发。都被天帝和青帝祂们及时镇压住了。”</p>

无疑,这印证了青帝祂们的智慧。</p>

“那...涿鹿之劫,为何没能镇压住?”</p>

常昆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