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章 下一站(1 / 2)

 他也不算是诉苦,只是以一种平淡的语气,叙说一些发生过的事。</p>

三言两语,说了通透。</p>

便即精神振奋,双目放光的望着常昆:“当初前辈因事不能出山,而今既出山到了这长安,但请前辈助我,将那邪门歪道一网打尽也!”</p>

又拉过李瀍,道:“颖王有大器量、大决心,只要涤荡了天下污浊,必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不使黎民流离、不使百姓困苦!”</p>

</p>

常昆听了,目光在两人身上移动片刻,道:“我与佛门有仇,也见了这天下的乌烟瘴气。摒除之,固我所愿也。不过此间事,你们须得有个章程,若我直接出手,灭了诸般秃子,你等如何收尾?”</p>

李瀍朗声道:“早有计略矣!”</p>

这里便把他们的计略,一一道来。</p>

这些年,大唐政局变幻。当初柳宗元等革新失败,辛公平上仙而顺宗暴毙。之后新帝登基,至十余年,亦故,号曰宪宗。</p>

宪宗死后,太子登基,四年,故,号穆宗。</p>

当面这位颖王李瀍,便是穆宗五子,敬宗李湛、当今李天子李昂的弟弟。</p>

穆宗死于宫闱暗影,敬宗死于宫闱暗影,而今天子李昂为宦官拥立登位,励精图治,前两年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而今被软禁于宫廷之中。</p>

李瀍说的虽含糊,却也教常昆大开眼界。</p>

他虽然知道安史之乱后,大唐政局黑暗,却也没想到能黑暗到这样的境地。皇帝走马观花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其中刀光剑影的凶险可想而知。</p>

他仔细打量李瀍,见他眉宇间一股刚毅,的确有几分气度。</p>

看来归真子早选好了灭佛之人——这位颖王李瀍。</p>

“我皇兄被囚于宫廷,我一月止能见他一次。”李瀍切齿深恨:“宦官阉人欺我太甚,欺我李氏太甚!我兄长有励精图治之心,却受困于阉人之禁,以致天下纷乱民不聊生。仙长,但只为了这天下的黎民,瀍拜请仙长助我,涤荡乾坤!”</p>

言罢,叉手躬身,深深一拜。</p>

常昆拂袖法力涌出,将之托起,道:“若只有理想,而无所持,事将何成?”</p>

李瀍明白常昆的意思,道:“我已说服金吾卫大将军,一旦事发,可为臂助。”</p>

常昆道:“你焉知金吾卫大将军不会反水?”</p>

李瀍道:“我暗中以太阴真人之法,训练了三千精兵,可为臂助!”</p>

常昆一听,这才点头:“有自己的军队,才是行事的根基。我自助你。至于灭佛之事,我也不管你以后反悔不反悔,若你能有几分作为,教那天下的百姓得几分好处,我亦无所求也。”</p>

“多谢仙长!”</p>

李瀍大拜。</p>

灭佛是事,常昆既打算自己来,那么李瀍以后是否灭佛,常昆都不甚在意。他自己动手,哪需要他人?</p>

何况佛门等教派肆意传教,兼并土地、残虐百姓,这李瀍只要想有作为,便必定要灭佛。这是铁板钉钉的事。</p>

所以常昆不需要他承诺灭佛不灭佛。</p>

无论常昆自己出手,还是李瀍振兴大唐的需求,都注定了这件事必须要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