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唐帝国的烽烟(1 / 2)

 抓来的几十个流民充入军中。随后常昆让刘敢配合范七、谢八两位,将东云寺的青壮流民一网打尽,有一百多人,也全都充入军中。</p>

一下子,两百人接近满员。</p>

至于流民中的少数女性、老弱,则皆予猪场,教大丫头管着。</p>

到第三天,两百人差不多齐活。</p>

甚至还有多的,本县的一些百姓叫嚷着多募,愿意当兵。</p>

可惜只募兵两百,多了养不起,只能散了。</p>

关于流民的处理,县里自然是满意的。辛正还头疼怎么安排这些流民呢,没想到常昆不声不响就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p>

范无救和谢必安是在第四天午后过来的,除了他们俩,还有十来个差不多将要成年的乞儿。范无救和谢必安教导出来的,虽是乞儿,可都不差。</p>

也都编入军中。</p>

登记造册完,刘敢、范无救各为百人长。</p>

谢必安为范无救副手,张三为刘敢副手,祁六子军法官。至于下面的小军官,皆以比武较技论输赢,很快完成编制。</p>

王虎子混了个十人长。</p>

随即便是宣读军规。这事祁六子负责。</p>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让军兵牢记军规。记不住的没二话,拖出去打。鞭笞,一鞭到五鞭不定。</p>

尤其那些流民,常昆对待极其严格。</p>

记住了军规,才会进入正式训练阶段。</p>

这是非常正常的流程——在记忆军规的同时,只做一些列队方面的初步训练。</p>

列队这玩意儿,是军阵的基础。在冷兵器纵横的年代,军阵是衡量一支军队是否精锐的第一标准。所以,并非如后世人胡编乱造的——古人的军队不讲阵型。</p>

正规军都讲这个。</p>

只有乌合之众,譬如初期的农民军、山贼匪类,没有阵型之说。</p>

所谓令行禁止,如果连列队都不会,阵型都没有,怎么讲令行禁止?</p>

反正吧,祁六子从军的经验——魏博节度使麾下的军队,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正规军,其训练的法子,至少常昆看不到什么大的破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p>

他这里练兵如火如荼,辛正便来找他。</p>

“昨日得到消息。”辛正说道:“继淄青节度使李纳之后,魏博田悦也叛了!”</p>

常昆诧异:“叛了?”</p>

辛正叹了口气:“叛了。”</p>

他这口气,是为多灾多难的大唐帝国叹的。</p>

大唐帝国曾经有多辉煌,此时便有多窘迫。</p>

李隆基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节度使的祸患,就是这位一手造成的。</p>

强枝弱干,过度的信任地方将领,使之坐大。他还没死,安史之乱便来了。</p>

安史之乱被勉强平定之后,唐帝国苟安现状,没能彻底割掉毒瘤,以招安的形式安抚了安、史麾下的河北将领,从此开始了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大局面。</p>

魏博节度使、淄青节度使等一批河北军阀,都是这么来的。</p>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去年病死,他儿子李纳封锁了消息,然后自领军政,待接手了淄青节度的一切权力之后,上表长安,要接替节度使之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