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章 一个保障(1 / 2)

 即使后来白登之围,被汉高帝视为生平之耻,可怎么也比不上把祖宗疆土全丢了更令人羞耻吧?</p>

所以说晋国是个不知羞耻的王朝。</p>

组成这个王朝的司马氏和世家,大多都不是东西。</p>

当然,知道羞耻的人总还是有的。</p>

“实乃诸夏之耻。”杨高面目通红:“我曾与使君探讨,如何扭转乾坤。使君说,除非推翻一切重造。”</p>

他哀叹一声:“然而实际的形势却不允许。胡人就在江北,一旦江南大乱,胡人趁虚南下,是时披发左衽,亡的就不是国,是天下呀!”</p>

亡天下!</p>

这便是有识之士的纠结之处。</p>

现在的汉家已经虚弱到不堪承受的境地。大江天险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江南动荡,胡人趁机南下,到时候全都完蛋。</p>

要扭转乾坤,就要烧一把大火,可一旦烧起大火顾及不到外敌,容易被外敌抓住机会。</p>

怎么办?</p>

“使君前次书信于我,言道:唯有在保住晋国框架不乱,能抵御外敌的前提下,进行革新,才有几分机会。”</p>

“我亦深以为然。”</p>

杨高如是道。</p>

常昆听到这里,渐渐回味过来,道:“陶使君打算怎么搞?是从地方到中枢,还是从中枢开始由上至下?”</p>

又道:“江南世家遍地,不好搞。”</p>

“能搞!”杨高死死的盯着常昆:“使君人到中年,原本也曾热血沸腾,憧憬卫、霍之功,自比管、乐之才。然世俗消磨,本已热血沉寂,但先生的出现,给了使君一丝希望。”</p>

常昆皱起眉头:“人间王朝的事,我并不打算掺和。”</p>

杨高点头:“小弟看得出来。否则以先生的本事,何至于安居乡间。”</p>

便道:“非是要先生冲锋陷阵、勾心斗角。只需先生作为一个保障——我们会竭力推动使君归来,并率军覆灭孙恩,在此之后以据而不割的形式占领会稽...”</p>

他将许多计划原原本本向常昆说明白。</p>

先推动陶侃回朝,领兵覆灭孙恩,顺势占据会稽。</p>

走到这一步,必定引起建康反弹。这时候就要常昆出马——不需要做别的,只要展现力量,威慑建康,迫使建康方面默认会稽被割据的事实。</p>

形成一个分裂而又不打仗内乱的局面。</p>

常昆作为威慑性的力量,震慑内外,给陶侃争取时间。让陶侃在会稽这片土地上一展抱负,进行革新实践。</p>

五年或十年后,会稽发展壮大。陶侃携大势入朝,把握权柄,凭借在会稽施为的经验和积累的底蕴进行全面性的革新。</p>

杨高说了许多,涉及到对世家垄断的打破,对新的上升渠道的建立,农业、手工业方面的一些预想举措,税收的革新等等。</p>

可以看出他们计划的完备。</p>

这就是陶侃在被贬谪到交州这近一年时间里的成果。</p>

常昆神色岿然:“陶使君是世家子,杨兄亦是世家子。按照你们的计划,世家将会迅速虚弱下去。你们抛弃了原本的立场。”</p>

杨高自嘲一笑:“人不能有个理想吗?”</p>

常昆沉默,良久颔首:“不错,人总得要有个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