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上卿蒙武(2 / 2)

救世秦皇 尘心追月 0 字 2021-09-04

大殿之上众大臣相互低声议论,但仔细听去,多是赞同的声音。</p>

嬴政看向吕不韦,问道:“吕相邦,寡人作此安排,可否合理?”</p>

“回王上。”吕不韦躬身说道,“王上作此安排,合情合理,想必无人有异议。只是,这原来的军务司若干人等,该做和安置?”</p>

吕不韦并未对嬴政的决定表示反对,而是提了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嬴政心中暗喜,说道:“原军务司职务不变,军俸不变,人员不变,均听命于蒙武将军。还有,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乃大秦之青年才俊,使其辅助蒙武将军管制军械,军粮的调配。”</p>

蒙恬、蒙毅两兄弟同时叩谢领命。</p>

“众卿若无异议,此事便这样决定了。”嬴政说道,“蒙老将军不可久坐,早些回去歇息,寡人会将蒙武将军的虎符与授印一同派人送到府上。”</p>

</p>

蒙家几人再次谢恩,扶着蒙骜,坐上车驾,回府去了。</p>

蒙家的事解决了,可嬴政难得有一次廷议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p>

接着,嬴政又在廷议上与众臣商讨了一下太后去离宫的事情。</p>

本来,这次廷议应该有太后在场的,可太后却称身体不适,并未出席,只是说大王与吕相邦商议妥当之事,若需要印玺,去找她便可。</p>

对于太后前往离宫一事,众臣早有耳闻,商讨的人不多。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有人建议应在嬴政大婚之后再选择出行。剩下的声音都是询问何时动身,需要多少护卫,离宫是否布置妥当,等等。</p>

太后离宫的议题很快就结束了,嬴政又征询了一下在城中开立“</p>

论道馆”的建议。</p>

显然众臣对这一话题更敢兴趣,吕相邦外府中的“论道馆”,不少人都去过,本身大家都感兴趣的事物,话题自然也多。有出主意怎样筹备,怎样运行的;有说多找贤士,前来论道的;还有出府兵帮助看守的;还有出宅院,提供场地的。</p>

最后,场所定了下来,是城西的一所旧宅。嬴政又取了个新的名字——“文擂居”。</p>

“论道馆”不是不好听,而是比较有局限性,只论道而不论事,是达不到目的的。而“文擂居”,从表面的意思就看的出,以文设擂,这是给天下学士提供的展示才华,以文会友的机会。</p>

“文擂居”一事,也基本敲定下来。</p>

接着,吕不韦提出选妃一事。</p>

几日内,各国的使者将护送各国公主陆续抵达咸阳。吕不韦奏请将各国使团安置在城外,原因是蒙骜病重卸甲这一消息如果散播出去,定会使那些被蒙骜击败过的敌国蠢蠢欲动,举兵来犯。</p>

嬴政同意了这一提议。因为他知道吕不韦之所以建议此举,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关于九鼎的保密措施。</p>

各国的使团名义上是护送公主,实则是探听秦国的虚实,打探一些消息。如果让他国探得九鼎的消息,那无疑更是开战的借口。</p>

嬴政不是怕开战,而是他读了李斯的《灭六国策》,准备积蓄国力,同时也壮大自己的力量,不先将王权弄到手,与别国开战,无疑是不明智的。</p>

选妃之后,将是嬴政的大婚,这是举国欢腾的大事。吕不韦划拨了不少的钱银给礼政司,并且敦促礼政司的奉常欧阳卓尽早安排。</p>

欧阳卓领了命,却又奏了一本。依惯例,选妃之后,便会定下大婚之日,同时还要祭祖。祭祖然后是春猎仪式,之后才可大婚。</p>

众人又将祭祖和春猎一事讨论了个大概,廷议这才结束。</p>

嬴政命赵高将蒙武任为上卿一事拟旨,然后去太后宫中盖了太后与秦王的印玺。</p>

安排妥当后,嬴政带着赵高向华阳宫走去。</p>

夏夫人回宫一事,华阳夫人早就听说了,但并未做何反应。越是没有反应,嬴政心中反而越是忐忑。</p>

嬴政心中想着,借着廷议的机会,正好向太王太后提及此事。</p>

向华阳夫人问了安,嬴政简要地说了一下廷议上商讨的内容。</p>

关于其它的议题,华阳夫人到是没说什么,唯独这选妃之事,若让楚国的使团也住在城外,华阳夫人不赞成。</p>

华阳夫人曾经也是楚国的公主,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谁会让娘家人受了冷落。</p>

嬴政只好顺着华阳夫人,准许楚国的南苏公主来华阳宫,其他的使团成员则不可入城。</p>

目的达到,华阳夫人笑了笑,没再追问其他人如何安置。</p>

见华阳夫人面露喜色,嬴政将夏夫人回宫一事说了出来。</p>

华阳夫人其实早想好了怎么回复嬴政:“她回来便好,明日让她来华阳宫坐坐,姐妹二人好些年没见了。”</p>

嬴政听了不由得心花怒放,自己的亲祖母与王祖母,终于可以并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