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伺机而动(1 / 2)

三夫四朝 白羽燕 0 字 2021-09-03

 名^书)楼(,)大宛王国的实力在西域诸国之中一直都是比较强的,传奇的汗血宝马为大宛带来了财富与荣耀,从大汉到安息,几乎每个国家的君王都以拥有汗血宝马坐骑为荣,汉武帝对宝马的渴求也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名书楼**名书楼*

张骞的来访建立了大宛与大汉交好的关系,两国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渐渐地,大宛国王被保守派的王侯们影响,对大汉产生了戒备。汉武帝发兵征讨匈奴取得的战果足以令整个西域震惊,他们都意识到大汉的强大,以及汉武帝征服西域的野心。

世事皆矛盾,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大宛尝到了大汉先进技术的甜头,同时又害怕越发强盛的大汉侵犯。大宛王室不相信所谓的附属国之说,不甘心失去尊贵的王族威严,他们生怕沦为大汉的奴隶,再也没有自主权。

汉武帝一门心思要得到汗血宝马,特意打造了一匹纯金的马与大宛交换,这么一来既有诚意又有面子,大汉不占大宛半点便宜,大宛国王势必不会为难大汉使者。

人算不如天算,大汉使者历时半载穿过荒漠,好不容易来到大宛见到国王,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宛国王与他的王公大臣们想要那匹金马,但偏不肯交出汗血宝马,理由是汗血宝马为大宛的国宝,不能轻易交给大汉。

大汉使者起初还不明白这番话的含义,他们大汉是拿金马换宝马,说白了就是花钱来买的。大宛国王看金马看得眼睛都直了,怎么就不愿意拿宝马交换呢,况且汗血宝马又不是绝种了,这种借口实在荒唐。

使者纳闷地问国王是不是不要金马了,谁知道大宛国王竟厚颜无耻地说,汉人想要安全离开,就必须把金马留下。^名书楼^^名书楼^

这摆明了就是强取豪夺,堂堂大宛国王居然跟盗匪一路货色,欺负他们大汉使者人单力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使者们代表的是大汉的尊严,他们就算死也不能任人欺凌。

愤怒之极的大汉使者摔碎了金马,斥责大宛国王的不义之举,大宛国王恼羞成怒下令将他们处死。孤立无援的使者们杀出一条血路,费尽千辛万苦逃出了大宛,殊不知逃出虎穴又陷狼窝,他们在郁成小国休息的时候,被郁成的国王派兵追杀,最终全部牺牲。

原来郁成是大宛的附属国,本来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大汉使者逃脱之后,大宛那边就跟郁成打过招呼,只要见着他们就统统消灭,不留一个活口,绝对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大汉。

大汉使者含冤枉死,好在有个楼兰的向导活着回到楼兰,将大宛的罪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楼兰国王。楼兰早已是大汉的附属,得知这种骇人听闻的行径,哪里敢替大宛隐瞒,连夜派人赶赴敦煌密报大汉。

大汉使者购买汗血宝马发生冲突只是导火索,使得长久以来的矛盾彻底点爆,大宛国王从大汉这边得到的好处已经不少了,他不需要再接受大汉方面的援助。于是,趁着冲突爆发,大宛国王杀了大汉使者,决定跟大汉划清界限,反正两国之间相差万里,就算汉武帝恼羞成怒,也不可能一鞭子打过来,再说匈奴那场战役耗费了不少兵力财力,汉武帝不可能兴师动众攻打大宛。

然而,汉武帝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帝王,他的想法不是普通人能估测到的。就算匈奴那场仗让他精疲力竭,就算再次发兵极为勉强,汉武帝还是咬紧牙关下了战书。^名书楼^^名书楼^

两国相争,不斩使者。大汉使者无论出使何方,都会受人礼遇,哪怕是当年的匈奴,也没做到斩尽杀绝的地步。汉武帝无法容忍这种奇耻大辱,大宛在西域算是个强国,但与匈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汉武帝眼里更是不值一提的弹丸之国。区区大宛国王也敢给他下马威,也敢斩他大汉的使者,他要是能忍下这口气他就不配做大汉的帝王。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连心头大患匈奴都敢打了,还怕一个大宛不成!当即任命李广利为主帅率领六千御林军,并放出两万囚徒充当步兵,一支准备地不太充足的军队就这样上了战场。

说起李广利,刘烨倒是熟悉的,他是李延年的兄长,得到重用的原因都归功于他们的妹妹李夫人。李广利身手不凡,但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与早已仙去的卫青霍去病根本没法比,再加上路途遥远粮草匮乏,还没来到大宛,死伤就已过半。为了得到粮草,汉军豁出性命不顾一切,跟郁成打了场漂亮仗,一举占领郁成国都,声势很是了得。李广利明白,眼下的形势不利于汉军,若是能顺利攻克郁成或许还有实力与大宛较量。

但是,郁成的救兵及时赶来了,兵强马壮的大宛军队将汉军团团包围,腹背受敌的汉军节节败退纷纷溃逃,逃回敦煌的汉兵只有寥寥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