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局一个民国位面(2 / 2)

“有人曾说过,做大事要懂三思,思危,思变,思退。”</p>

“能保证安全,能应对变故,能留下退路,才能稳坐钓鱼台。”</p>

“一拍脑袋,再一拍屁股,傻不拉几就想去发财,我看发梦还差不多。”</p>

张恒目光闪烁,心中已有定计。</p>

...三天后...</p>

“先生,您的快递。”</p>

“谢谢。”</p>

送走快递小哥,张恒抱着箱子进屋,同样的快递箱他已经收到好几份了。</p>

拆开一个。</p>

里面是一身灰色长袍。</p>

再拆开一个,里面是一件红色马褂。</p>

往身上一穿,再戴一顶白色礼帽,立刻就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乡绅阶层。</p>

“咳咳...”</p>

张恒干咳两声,对着镜子转了一圈:“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p>

还行,像那么回事。</p>

不枉他花了三千,特意从中华阁定的衣服。</p>

“钱!”</p>

想到钱,张恒反应过来,赶紧把抽屉打开,从里面拿出昨天从古玩街买来的假大洋。</p>

像这种民国四年造的袁大头,如果是真的,市场价通常在1500一2000左右,品相好的贵一些,品相一般的便宜些。</p>

不过他手上的三十块大洋,都不是正品货,买的高仿。</p>

三百块一枚,据说是燕京那边的高手,用四十年代的铸币机自己做的。</p>

用料一模一样不说,还掺了同比例的白银,除了品相有点新,跟真正的大洋没有两样。</p>

至于在民国时期,一枚大洋的价值。</p>

跑堂伙计《正式的,不是学徒》的月工资大概是两块大洋,大师傅是五块。</p>

以《天下第一楼》为例,烤鸭师傅罗大头,一开始就拿的五块大洋,后来买卖红火,又给涨到了八块。</p>

购买力呢。</p>

一块大洋就是1块钱,等于2枚中洋《五角面额的银元》,10枚小洋《一角面额的银元》,或者100枚铜元《一分面额的铜子》。</p>

</p>

物价呢。</p>

大米3分钱一斤,小米1分,牛肉一角五分,羊肉一角三分,猪肉一角一分,白糖一角,棉布每市尺约1角2分,蔬菜几分钱不等。</p>

两块大洋,就是66斤大米。</p>

换成小米就是200斤,拌点野菜,够一家五口嚼用。</p>

张恒手上这三十块大洋,放到北上广肯定不算什么。</p>

但是在一般地方,估计也没几户人家拿得出来。</p>

毕竟,酒楼伙计在古代可是体面工作,普通人家种点地,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块大洋,要不然也不会一到灾害年间就要卖儿卖女。</p>

“三十块大洋,初始资金应该够了。”</p>

张恒一边想着,一边拿出一本族谱。</p>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恒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去当铺用珠宝换钱的风险太大。</p>

有心在民国找几个帮手,一般人又信不过,怎么办。</p>

答案就在这本族谱里。</p>

张恒祖上出自汉东省,阳江县,大沟镇。</p>

当年张家在镇上也是大族,据说在民国年间有八百户,七千多人,抗战时期,甚至办过自己的乡民保卫团。</p>

民国张恒不熟。</p>

但是张家他熟啊,他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p>

算起来,他这一支还是张家主脉,族谱现在就在他手上。</p>

翻翻族谱,谁是谁,谁都干过什么,族谱上写的一清二楚。</p>

不清楚的,找族里的百岁老人问问也就清楚了,废不了多大功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