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文武分立(2 / 2)

凌敬皱着眉头,“卢国公不过戏言,怀仁不可贸然。”

其实程咬金替李善拟定的那份名单,还真是个主意,只不过后遗症稍微有点重……李渊再体谅李善,在明面上若无其事,背地里也不可能不忌惮一二。

即使李渊只是应下了李善、苏定方、薛万彻、李道玄、张仲坚等将,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善除非真的做个富家翁,不然李世民不可能不忌惮。

这种蠢事,李善是不会做的,他微微摇头将话题扯开,聊了几句后将苏定方、凌敬送走,自己一个人久久的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他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历史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总会将责任丢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总会让那个人有着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和原因。

李善有些悲哀的在心里想,历史上一直到北宋年间才有明确的文武百官泾渭分明,导火索是因为五代十国期间,武力泛滥不受制约给天下带来的伤害所导致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固皇权……他的前辈都是武将叛乱政变上位的,就连他自己也是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

所以赵匡胤才会先跟那帮老兄弟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然后不遗余力的大力打压武将的地位,而他的继任者也遵循这条路,至于文臣……更是欢欣鼓舞。

以至于几十年后,韩琦斩杀狄青的部将,用嘲讽的语气说出那句流传了千年的话,“东华门外簪花唱名方为好男儿”。

看似是五代十国的残酷以及赵匡胤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文武分立,但真正本质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集权所导致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文武分立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以文驭武就不可能避免……这同样也是中央集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

在唐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那些大权在握的宰辅,基本上都没有军功在身……如隋朝杨素、贺若弼、高颎,初唐李靖、李绩这样出将入相的名臣基本上没有了,也就郭子仪能与之相提并论,那还是拜安史之乱所赐。

至于后面的两宋大明,文臣在地位、权柄上彻底的压制住了武将,狄青都算是不错的了,至少他乖巧,最惨的就是岳飞。

岳飞之死的关键不在于他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即使宋徽宗、宋钦宗真的回来了,亲手制造了靖康之难的他们有什么资格、底气与宋高宗争权呢?

关键在于当时的岳飞已经成为了隐形的军阀,实际上岳飞的名声鹊起就是因为他在敌后的诸战,士卒的来源、粮草供应……这些朝廷完全不能制约,甚至每次攻击或者防守都是由岳飞自行其是的。

再到之后的四次北伐,岳飞向来是独立行动的,收复建康,挺进中原,尽收粮草,招募北地汉人组建万骑……换句话说,岳飞会不会反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反了,南宋的朝廷根本没有应付的策略。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权、相权对岳飞可能的自立门户的警惕性,导致了风波亭惨剧的发生……而岳飞偏偏又是南宋大将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西军将门的。

李善不由得苦笑,这个时空的文武分立,难道就要从自己捣鼓出的这份凌烟阁功臣榜开始吗?

如果当日提出仿云台二十八将没有圈定在领兵大将这个范围之内的话,可能影响力不会那么大,但现在就不好说了。

如果不是五代十国,如果不是赵匡胤,后世武将的地位可能不会那么低,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过度,或许能改变历史。

但问题是,李善不愿意背这个锅,至少现在不愿意。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更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文武分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