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抗税(2 / 2)

人烟稀少之处往往不适应人生存的,这些人过去大部分都凶多吉少。</p>

而且,不是有那么句话说的好吗?</p>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再好,可没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的。</p>

这些人对大明朝廷的认可度本来就不够,若强行把他们迁走,怕也不是说句话就能解决了的。</p>

少不了会有流血的冲突事件发生。</p>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已是大明子民了。</p>

一旦有冲突,但损害的可皆是整个大明的利益。</p>

而且,任何事情的解决堵都不如疏。</p>

这些人即便能平安到达被迁徙之地,那是否得派官兵看着。</p>

看着的这些官兵浪费的不也是朝廷劳力?</p>

这些官兵若能从此不需人手的事情上分身出来,不也能垦荒,甚至做些手工业之类的。</p>

汤和出言,陈恪再次反驳,道:“非也,信国公,这些百姓对我朝的认可度不够,其原因还是我官吏做的不好。”</p>

湖州知府也在,陈恪说官吏做的不好,可也包括他。</p>

陈恪出言,湖州知府正准备开口,被陈恪打断。</p>

“你别说,你对你治下这些百姓时,多想着他们都曾是张士诚治下的,也想着他们之中也不少人还在与张士诚余党有所勾连,从未以平和心态,把他们当成他们是我大明百姓对待过吧?”</p>

那些商人平日里就多与张士诚有过生意往来,现在张士诚余党逃亡海外,仍旧还需生意上来往。</p>

商人本就重利,既然有利,肯定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p>

陈恪出言,湖州知府不再言语了。</p>

他确实是有这个想法的,但凡这些百姓对官府稍有不满,他就想着是因这些人曾在张士诚治下,还怀念张士诚的缘故。</p>

湖州知府被陈恪戳破,倒不再争辩。</p>

陈恪笑了笑,开口道:“其实说来,那些升斗小民所要求的不过就是生活而已,只要能让他们有安定日子,谁治下对他们来讲并不重要。”</p>

这话说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普通百姓一辈子所见的不过是村中村正里长而已,皇帝是谁,对于他们来讲真的没那么重要。</p>

陈恪这番话让湖州知府,但看的出来,汤和并不赞成。</p>

只是不愿与陈恪过多争辩而已。</p>

正说着,许金光走进,报道:“嘉兴府豪族拒交赋税,联合些百姓打了税吏。”</p>

拒交赋税,殴打税吏,这可明显是与官府对着干。</p>

许金光此言一出,汤和更坚定这些人顽固不化,唯一处置办法就是迁往他处,加强对他们的管理。</p>

汤和问道:“每地收税不是都有粮长吗?他们的粮长呢?”</p>

许金光这些人自解决了湖州吴张李张家后,便被派往了江浙等其他张士诚所占据之处打听消息,收集情报了。</p>

海外最大的威胁有倭寇,也有张士诚余党。</p>

张士诚余党虽说属可调和的矛盾,可在江浙之地的根基太深,想要稳定江浙之地,保证能够去全力以赴对付倭寇。</p>

还当是先把张士诚余党解决了才是。</p>

“有几地压根就没粮长,官府指派出人来,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来拒绝,没办法了,官府等最后只能派出官差进行征收,可官差征收却面临着重重阻碍,有时候,在下面征税的时候,官差还常会被打。”许金光回道。</p>

粮长负责集中征税后,押送粮食到朝廷指定的官仓去。</p>

这个粮长通常是由当地土地最多的地主来担任,这个粮长若是征收不上粮食来,那差多少就要粮长来补。</p>

因而粮长也只能尽心竭力的来征收。</p>

而下面的里长,甲首,知数,斗级皆不同属于粮长,发展到之后出什么问题暂且不说,可在当下是不存在问题的。</p>

最关键的一点儿是,这个粮长没什么利可图,若非官府强行摊派,没人愿意做的。</p>

官差代表的可是朝廷,官差被打,那可就是朝廷被打脸。</p>

汤和一贯的好脾气,也有些不忿,起身道:“马上出发去嘉兴,我倒要看看谁敢抗税,还殴打税吏。”</p>

大明建国,汤和也是付出不少的,他当然希望胜利的果是一直能够巩固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