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老朱狭隘(2 / 2)

“因而想要赚钱首先得允许民间贸易,既是贸易那市舶司就要发挥其能力了,严格把控进来的货物以及出去的货物,进来的货物必须得是无损百姓于朝廷,出去的货物可进行一下详细的规定,如古董粮食这些东西严禁出口海外,而海外的粮食如红薯那些秧苗,朝廷可鼓励收购,即便是到了商贾私人手中,但那也是在大明,最终都是要流通起来的,最关键一点,无论出去还是进来,都要收税,还有能够贸易的船舶必须得是与大明见交,甚至是愿给大明朝贡的。”</p>

这些扭转起来并不难,只看老朱允许民间海外贸易与否了。</p>

在这点上很难指望老朱会同意的。</p>

老朱的出声导致他对商贾贪官恨之入骨,在老朱眼里商贾偷奸耍滑没什么好人,若允许他们海外贸易,必定会与海外势力勾结以祸国殃民。</p>

以老朱小农经济的想法,自给自足那是最好的。</p>

只说了其中一个原因,老朱就不满了,摆摆手道:“允许民间贸易,现在严管之下,奸商刁民私自下海经商者还数不胜数,若任之自由贸易,那还不得翻天了。”</p>

严管之下必然会私下进行,而私下所产生的情况,朝廷很难掌控,还不如直接光明正大的摆在明面处。</p>

而且如此的话,朝廷还有利可图。</p>

陈恪辩解道:“奸商刁民唯利是图不假,但不可否认若把贸易搞起来,是能够把海外的产物都吸纳进大明的。”</p>

既然说到此事,陈恪就希望老朱不再以小农思想搞海禁。</p>

这个海禁发展下去就是闭关锁关,当你的实力不足之时,而你的家里又有着令人垂泄欲滴的宝贝,只凭一把锁就能保护住这些东西吗?</p>

“我大明好东西多的是,不需海外番邦的。”老朱脸色不喜出言道。</p>

好东西多,储备金银还需想这么多办法?</p>

陈恪嘟囔着,道:“狭隘。”</p>

陈恪这话只是随便说说,他没想当面锣对面鼓的与老朱来个死谏。</p>

朱标还在这里呢,若实在重要,他完全可以转换渠道,与朱标谏言。</p>

与朱标谏言成功的概率可比与老朱谏言轻松太多。</p>

只要与朱标谏言成功,朱标是会想办法与老朱说的。</p>

陈恪出言,老朱两眼一瞪,反问:“你说什么?”</p>

陈恪哪敢承认,只道:“臣没说什么,臣什么都没说。”</p>

陈恪否认的快,老朱却并不买账,道:“别以为咱没听清,你说谁狭隘呢?”</p>

既然听清楚了,那何必还要再问。</p>

陈恪只能道:“臣说自个儿。”</p>

谁狭隘显而易见,不是说承认了狭隘就狭隘的。</p>

陈恪开口,老朱倒也不再追究,直接抬手,道:“行了,海上贸易之事别再提了,出去。”</p>

老朱开口,陈恪也不好再说。</p>

其实,无论是走倭国银矿还是海上贸易,都不会太容易。</p>

陈恪所言的这些不过只是金银铜储备罢了,想要让宝钞流通起来,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的。</p>

老朱不愿再听,陈恪也没法说了额。</p>

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还是得循序渐进,让老朱慢慢接受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