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营(2 / 2)

挑灯看剑 海东青 0 字 2021-08-28

押付边鲁连忙策马上前,诧异地问道:“将军,此处离顺昌城已不到二十里地,我们黄昏之前,应当便可到达!”

平赤达鲁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举起马鞭,遥指天际:“海东青已经开始飞回巢里,今天晚上不会是一个适合攻城的天气!”

押付边鲁周身一震,这才抬起头,望见了天上当空烈日旁边,越来越为浓密的云团。

海东青飞回巢里,是女真族人形容雷雨将来的习惯性说法。

他也是久历战阵之人,虽然无法由眼前的天象确切得知今夜是否真的便有暴雨将至,但无论如何,天气有变,必然不利于大军攻城。

押付边鲁再不犹豫,一声得令,策马回身,传令全队。

早在直奔顺昌城之前,他们已对于附近的地形地势,有过详尽研究,对于何处可安营立寨,何处可驻扎休息,在行军之前便早已确定,是以此时押付边鲁一声令下,一万五千余骑,策马转向,有条不萦。

金军纵横天下,除了张俊、岳飞等寥寥数人外,始终未逢一败,实非侥幸。

平赤达鲁花回首,望着周身罩在玄黑色重型铠甲的骑兵,每三匹马间以铁锁链相勾连,进退转折,尽皆是三骑一体,但却尤如只是同一匹马一般,没有丝毫的错乱。

有宋一代,因为北面幽云十六州尽落辽邦之手,而西北、青藏、滇南之地,又分别为西夏、吐蕃、大理所割据。是以完全失去了战马的来源,是以宋军之中,始终无法发展出能与外族军队相争的真正强大的骑兵来。

只是有得必有失,宋军虽然无法以马军与外族军队折冲争胜,但在百余年的争战中,却也发展出了一系列对付马军的防御阵法来。如此则宋军与外族军队相争时,固然难以取胜;但外族马军,想要冲破宋军的防御,却也是极为困难。哪怕辽宋之间的百余年和局,有一大半也是因为两军之间这种相持不下的实力而决定的。

是以虽然女真族人起自白山黑水间,短短数年间便将已然在百余年升平中腐朽末落的辽国军队摧枯拉朽般扫荡得全无还手之力,但在南进攻宋之时,大金的骑兵却在这支原本应当远弱于辽军的军队身上,遭到了比辽军更强大百倍的阻碍。

是以金人对于这个看似弱小的宋国,实在是将其看做了生平仅遇的大敌,毕竟宋军那坚固难破的防御,等若是先将自身置于不败之地,而若宋军中有如岳飞、韩世忠之类绝世名将,于防御战阵之外,更能另训出一支足于突袭急攻的骑兵部队,那么吃亏的就必然是号称无敌的大金铁军。

若不是正值宋国有一个一心畏怯议和的国君赵构,金人只怕也无法至今仍然占据着江北的大片土地。

是以在停战的这几年间,金军中高瞻远瞩的几大将帅,无不将思索的目光集中在了如何突破宋军的防御战阵身上。

自己身后这只一万五千余骑、五千一百零三列的“铁浮屠”,便是根据金国战神完颜亮的构想,从原本百万金军中万里挑一拣选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历经四年,精心训练而成。

金军这次以六十万的兵力南进攻宋,实在已经存有了志在必得之心,毕竟南朝此时,国是方变,将帅之心未附,军士士气尤低。若此时不兵锋直指,踏破这南方小朝廷,待得让宋国那个据说转了性的皇帝多经营上几年,到时要再牧马江南,可就要比现在更加难上十倍。

从自己带领的这只金军的王牌“铁浮屠”军队,成为了此次伐宋的先锋军,便可以窥见大金国对于这番攻宋的必胜之心。

先锋当如利刃,一旦撕开了宋军的一道口子,大军直指,自然便可势如破竹。

“铁浮屠”就是专门针对宋军坚韧的防御战阵而来的设计。

由人至马,尽皆包裹着玄甲重铠,利刃难入。而三人三骑勾锁相连,同进同退,便等同于冲决之力更增三倍。而三骑相连,互为辅翼,也将使得宋军惯用的大刀斫马腿,或者冲乱骑队的伎俩,变得更加难以奏效。

包裹着玄甲重铠的三人三马,其重何止千斤,再加上良驹冲奔之力,在沙场之上,简直便是一座移动着的铜铁堡垒,无论横挡在眼前的宋军战阵是何等的坚韧,也难逃被踏散、压碎的命运。

平赤达鲁花望着自己身后的“铁浮屠”军,虽然人马相连,但进退转折间,却是三骑三人,尤如一体,甚至三匹马的每一次举步、踏足,都是如此地同时同刻,而所迈出的距离,也是尤如使用最精密的规尺量过一样,一般无二,不差毫厘。

天下间哪里能找出第二支这样的军队?

天下间有哪一支军队能抵挡得住这些铜铁堡垒的冲杀与激撞?

难道是那个在绍兴六年那一战里,残缺半角,却一直至今都未曾有人加固修复的顺昌城?

一念及此,他不由得仰天长笑,手中刀指着顺昌城的方向,大喝道:“儿郎们,奋勇向前,明日此时,我们就可以抢尽那座城中的金银财物,睡遍那里的漂亮女人!”

一阵轰天震地的叫好声。

沙尘滚滚,直卷向不远处的顺昌城。

…… ……

“我不要你们想什么民族大义,想什么收复河山,我只想问问你们,有一群强盗要砸开你们的家门,要杀你们的父母,要抢你们的钱物,要睡你们的女人,身为一个带把的大老爷们,你们要怎么干?”

“操!”

“杀了他们!”

“干死他们!”

“杀!”

底下大校场上集中着的岳家军军士们,声嘶力竭地骂了出来,回答各各不同,但却都表达着同样一个意思。

张宪、王贵等岳家军大将,目瞪口呆地看着正站在石台中央向全体岳家军训话的这位大宋朝的天子官家,用他深厚的内力,将这些完全不像他应该说得出来的话语,清晰地送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一时间,他们心里同时浮起了一个念头。

若是常致远没被斩首,只怕这时也要被气得爆体而亡。

牛皋却是径自咧开大嘴呵呵笑着,心里益发觉得这个皇帝大帅,可是真他妈的与众不同,真他妈的对老牛的胃口。

虽然此时列队台下的岳家军士兵,出于对常致远的抗拒,原本对这位新来接任常致远的监军观察使颇有几分隔阂心态,但此时听着他那让人热血奔腾的那番话,却不由得将这些尽数忘了。

这位监军观察使说的并不是那些什么听不懂的酸话,而是每一句都讲到了自己的心里。

赵匡胤的站在石台之上,威风凛凛,壮若天神。

营中书吏替他拟好的那份说辞,他看也没看就信手震成了粉末。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什么才是应当对真正的军人说的话。

“如果那群强盗的武器比你们好呢?”

“杀!”

“老子有命!”

“拼了!”

“如果那群强盗的铠甲比你们更坚固呢?”

“杀!”

“砍死他们!”

“如果那群强盗的马比你们还快呢?”

“杀!”

底下军士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声音越来越响,叫出来的话却越来越统一。

赵匡胤的脸上浮起一丝笑,缓缓说道:“如果那群强盗现在就在城外二十里处,就等着明天抢进城来呢?”

底下静默了半晌,忽然扬起一阵铺天盖地的吼叫声:

“杀!”

“杀!”

“杀!”

大宋朝七万岳家军士声嘶力竭的咆哮,滚滚地掀过这片天地,一时似乎连那已有了几分黯淡的太阳,都被染成了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