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高雷之战(完)(2 / 2)

李来亨让亲兵吹响海螺,收拢分散的部队南撤。

明军各部相继撤回原阵地,守序首先转移重炮兵。

耿藩大队人马出现在战场上,骑兵数千,步兵上万。明军以6磅炮掩护,骑兵断后,连夜撤回吴川岛。最后的几门6磅炮撤不走,全钉死。

耿继茂万余主力出现在吴川,他只是来示威的。几天后,鞑军向东撤退,离开高州,化州围解。

敌军断后的是在惠州投降的前明军总兵黄应杰,明军小股部队贴上去给他造成了一些杀伤。

所有的明将如释重负,居然赢了

败了这么多年,居然赢了。

居然赢了。

守序并不是太高兴。

战斗反应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明军射击纪律实在太差。

明朝边军不喜欢需要严格军纪约束的鸟铳,更喜欢用三眼铳和快枪两种原始火器临敌乱放一气,然后一窝蜂冲锋。

当年戚继光试图加以整顿,将三眼铳和快枪从军中淘汰,可抵不过边军内部强大的惯性,只得妥协,继续保留两种垃圾。

加农炮出现后,戚继光的车营没有实战价值,但他更大的贡献是对明军正规化付出的努力。可惜在他死后,重新以纪律约束的明军步兵成了昙花一现。明军继续在鞑靼化的绝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朝鲜甚至直接视辽镇为鞑靼。

守序见过的明军陆军平时会操使用的都是两仪三才、三才四相、四相五行这些只应出现在仙侠位面,而不是主物质面的阵法。

包括明军在内,所有人都知道练习这些阵完全没用,野战临敌只会乱放火器,然后被鞑靼人贴上来屠杀。

讽刺的是,比起明军,鞑靼人更善于学习先进军事技术。

老奴起家便依托汉人伊尔根(自由民)阶层建立火器汉军,这些占到八旗三分之一强兵力的汉军当然来自明军,但投降明军实战效果欠佳,再加上一些经济原因,老奴消灭了伊尔根,汉人一体入旗为奴。

到皇太极即位,丙子虏乱进攻朝鲜,在朝鲜鸟枪兵抵抗下,阵亡12名中高级将领,损失惨重。

皇太极战后抽调1600战俘组建8个朝鲜佐领,每旗一个,全装备鸟枪。朝鲜鸟枪战术来自日本,朝鲜兵中有许多人是当年的降倭,这些日本老兵把战国野战时大规模使用鸟枪的“三段击”带入八旗军中。

松锦决战,皇太极专门调朝鲜鸟枪兵增援。这些朝鲜兵在松锦战场打掉9700斤火药,5万余发铅弹。以千人规模的小部队而论,这支鸟枪兵实战效果很好。

鞑靼人就此学会排枪步兵,将之命名为“连环本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进步、连环、方营、团营队列。

步兵核心要素是军纪,明军没有军纪,步兵上了战场想的就是怎么逃,所以要用车营圈起来禁止他们跑。而八旗严酷的军纪正贴合了步兵使用要义。

明军射击的问题必须解决。

排枪齐射依赖于纪律,不解决整体军纪和军队结构问题,射击永远好不了。

海北这些明军与海南更多是盟友关系,以往难以插手太深。靠武将是没戏的,只能另起炉灶。明军这种情况,不宜用力过猛,守序自己也不方便出面,于是趁大捷后的威望正隆,向所有明军派出文官监军。

外围地区的亲民官知县、同知、知州任命权海南都让了出去,这次借助琼州的广东按察使司名义,派监察官进入各军。

小镇按察佥事,大镇按察副使,监司官的报告,是海南分配物资的考量之一。守序希望用这种较为柔和的方式,重塑明军体系,最起码能像个正规军的样子。

各地陆续开始灾后重建。

化州的锐角台被打坏3个,守军损失一半火力和器械。星堡一旦被毁掉一座棱堡,剩下的防御设施会加速毁坏。耿继茂没有打棱堡的经验,他不知道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这一战消耗耿藩不少老兵,连得成、先启玉两部更是被重创。但尚可喜、耿继茂拥有广东全省,恢复力更强,他们背后还有占据大半个中国的鞑靼人,一定还会再来。

趁拼命换来的喘息之机,明军收拾残局,加固城墙,修复棱堡。

化州、廉江、遂溪的营堡十去五六,损失是惨重的。人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各部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局面又被搅乱。

明军及家属收起悲伤,这些年来经历了太多这样的场面,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包括老人、孩子在内,所有都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时间即是生命,明军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

公元1652年元旦,永历五年十一月十九,平乐府失守。守将朱如着进贤冠大绛袍自尽。

三天后,鞑靼广西提督线得安攻占昆仑关。御滇营退兵50里,督师兵部尚书陈谨自杀被救下,回南宁告急。

秦藩大将贺九仪拖住线得安,永历天子、文武大臣、后宫嫔妃、禁军及家眷共3000余人登舟,在1000秦藩骑兵护送下,溯左江而上。

上游水浅,船行终有时。天子在广西左江道(今崇左)弃舟登岸。一些禁军士兵趁机脱离部队,场面混乱极了。忠诚的禁军抬起皇帝座辇一路向西,大臣家眷们急忙跟上。

包括陈谨在内的许多官员掉队了,散落在十万大山里。

16岁的安化公主病倒了,和妹妹广德公主看着皇帝哥哥的御驾消失在茫茫群山中,身边只剩一位老宦官和大臣黄。<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