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淮西乱(2 / 2)

“陛下,大事!”李晟神色严峻。手中拿着一份边关急报。

李世民眉头一皱,扬起手来:“进殿说话。”

进了武德殿御书房,李晟将边关急报递给皇帝,说道:“陛下。淮西那边,终于发生大事了。李希烈在汴州一败后。退回蔡州向朝廷称臣。他内部的两派人马,终于开始了明目张胆地内斗。亲皇派大将陈仙奇,毒杀了李希烈。控制了大部分的淮西兵力。”

“李希烈死了?!”李世民愕然一惊,急忙展开了急报来看。那是汴州刺史伊慎送来的快报,说是潜在淮西的细作送出的消息。

“消息准确吗?”李世民有点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李晟十分肯定地说道,“李希烈,当真是死了。淮西大乱,大将陈仙奇毒杀了李希烈,准备率众向朝廷称降。陈仙奇一直是淮西军阀中的亲皇派,历来还是想向朝廷靠拢。只不过。由于主帅李希烈的缘故,他也一直无能为力。现在李希烈死了,淮西要重归大唐治下,看来指日可待啊!”

李世民剑眉紧锁的看了李晟几眼,缓缓的摇了摇头:“在朕看来。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李希烈固然是魁首,可是淮西内部。就人人想投靠朝廷了吗?淮西是一块富庶之地,守着这一场好地方自立王国逍遥自在,那是人人羡慕地事情。陈仙奇虽然杀了李希烈,可是谁也不敢保证他能不能全盘镇住淮西。群龙无首,看来淮西要乱起来了。”

李晟正当兴头被泼了一盆凉水,倒也马上冷静了下来。他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陛下的担忧,很有道理。历来,淮西除了匪帅李希烈,内部就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陈仙奇为首的亲皇派,另一派,则是以大将吴少诚为首地顽固派。吴少诚跟随李希烈多年,一直统领大军冲锋陷阵。微臣与他交过几次手,这人用兵倒没有什么特别出色之处。但为人贪婪奸险,极善使诈。李希烈一死,他吴少诚自然也是不肯屈居于人下的,估计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任由陈仙奇摆布。正如陛下所言,淮西要大乱了。陛下,这可是朝廷收复淮西的大好时机!我们是不是点兵派将,一股作气杀过去削平淮西以除后患呢?”

李世民心头微微一震,并没有马上表态。他手拿边关急报,站起身来缓缓的踱起了步子。半晌以后,他才干脆利落的吐出了一个字:“不。”

李晟自然是不解:“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李世民说道,“陈仙奇,对朕和这个新朝廷并不了解,他虽然是亲皇派,可毕竟也是人,也是怕死和想着前途的。他的心态,也许并不是太坚定,随时可能变卦。假如我们现在对淮西用兵,陈仙奇就会马上和吴少诚联合对抗,先保住淮西就至少有了和朝廷叫板、向朕提条件地资本。相反,假如朕这时候按兵不动,只是对陈仙奇表示恩荣,那么,就能让他看清朕的态度,坚定陈仙奇的立场。淮西的内部,不会平静的。但是朝廷却不能穴手。只要我们一穴手,他们内部又会马上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是毫无疑问地。朕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让他陈仙奇和吴少诚,自己关起门来先分个高低再说。朕又何苦这时候大举兴兵去跟他们拼命呢,这岂不是吃力不讨好?再说了。现在正是偃武修文地重要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言战。”

“原来如此!还是陛下英明!”李晟恍然大悟,连连拜伏。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不管怎么说,李希烈死了,就是个好消息。只是可惜,便宜了这个小人,就这么死。让中书省拟旨,朕要封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越国公。让他把李希烈的人头送来,传首京师。”

“微臣马上去办。”李晟拱手领诺。

李世民坐了下来,和颜悦色如拉家常的说道:“良器,李到长安了吗?他母亲的病又如何了?”

“回陛下,犬子还没有到,估计还要两三天。高固将军估计才到泾原不久,交接军务要点时间。”李晟说道,“说来也怪。拙荆听说犬子要回家后,病就好了一大半。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

“没事就好。”李世民笑容可掬的说道,“李是我大唐这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将帅,朕非常的看好他。再过几天等他到了长安以后,朕要把他叫进皇宫来,为他接风洗尘。等他回京以后,兵制改革也要进行得有眉目了。朕打算让他在朕身边当年御林军大将军,你看怎么样?”

李晟自然是欢喜,拱手拜道:“微臣多谢陛下圣恩!只是犬子年幼,恐难堪其职。”

“这可就太谦虚了。”李世民笑道:“李今年都还只有十六岁吧?就已经带兵打仗二三年了,而且独挡一面这么长时间,难能可贵。这小子是块好材料,将来要当顶梁大柱的。还有你那徒儿房慈,和新近一起拜入你师门的徐战,都不错。良器,你可要悉心教导,别让朕失望啊!”<div>